一个人写的唐朝——看舞剧《杜甫》

情人节和我自己无关。恰巧14年2月的晚上,我和姐姐水琴在石广南剧院看了一场精彩的舞剧《杜甫》,一个人过了一个美好的情人节。

为了看懂一点舞剧,寒假的时候看了一眼冯至的《杜甫传》,诗人为诗人立传。书中用了大量篇幅讲述老杜的流亡生活,以及他对写诗的痴迷和执着。“诗是我家”是老杜家的传统。书中很少涉及杜甫的妻子。老杜一生娶妻,忠君爱妻。

动车上,我们期待舞剧里会有杜甫的偶像李白,会有安史之乱,会有“三官三别”,会有浣花溪畔的草堂,会有倔强的“娇子卧于床裂于内”,会有“床畔屋漏无干处”...

进入剧场后,我们的票第五排其实是在舞台第二排的中间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舞者的神态,得到一个合适的C位。屏幕上显示的是舞蹈指导:韩震和周丽娅,我立刻充满了期待。今年春晚的惊艳舞蹈《唯有这绿》就是他们写的。

看了两个小时,几乎和我们的预期脱节。

没有盛唐李白的歌唱,没有浣花河畔的草堂,没有杜甫的诗。舞蹈被用来诠释杜甫的生活,杜甫的诗歌和唐朝的历史。舞剧塑造了两个空间很大的形象:一生都在等丈夫回家的杜甫妻子,同一个时空的两个杜甫。舞剧《一个人写的唐朝》的副标题通过杜甫的一生展现了盛唐的兴衰。

舞剧这样概括杜甫的一生:

引人注目的是《两个为路》的舞蹈部分。

舞者飘上台的时候,我感觉她们太瘦了,不符合盛唐时期胖美的标准。只有领舞的圆脸有点唐女的味道。没办法。舞蹈演员对身材管理太严格了。《唯青》的舞者一出现在春晚上,柳枝婀娜的腰肢就让我一下子获得了宋代苗条的审美风格。

而《两为道》中舞者的身体缺陷却突然被精彩的表演掩盖。

礼服不算华丽,但也足够庄重,宽裙,后面有“地毯”。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轻盈地走着,头上扎着高耸的发髻,头上戴着大白牡丹,简单中带着妩媚。“挂在他们的寺庙吗?玉垂的花挂在鬓角。而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列载满珍珠的列车,有节奏的有轿夫”完全不同于杜甫诗歌的美,却没有违和感,需要舞台上的艺术处理。

舞者动作轻盈,举手投足,尽显淑女矜持与精致。尤其是那一双手,手指是如此的迷人,准确的诠释了古典诗词中的“纤纤玉手”“十指如削葱根”。最引人入胜的是,最后美女(领舞)躺在舞台上,慵懒地摆着姿势,真真切切地诠释了“长安水岸多美人乘凉,接纳,孤傲,甜美,真诚”的魅力。

让我们跳舞吧。我完全喝醉了。稍微清醒一点,杜甫的斜眼,讽刺的匕首,在哪里?

最费力看到的是两个杜甫的矛盾。

两个杜甫出现在舞台上,穿着一模一样,一个年轻的杜甫有一张光滑的脸;一个中年杜甫,胡子拉碴,面容清瘦,满是沧桑和清贫。起初,我以为他是杜甫的父亲。结果两人都和杜甫的妻子有了亲密的肢体接触,我才知道他们都是杜甫。不明白导演的设计意图,只看到中年的杜甫在嘲笑年轻的杜甫。其中中年杜甫的场景更多,内心独白更丰富,也更矛盾。后来我去查了一些资料。舞剧选了双胞胎演员,一个演杜甫,一个演杜甫的影子。从这个角度来说,剧中更多的是杜甫的影子,是理想中的杜甫。影子当然要嘲讽现实中的杜甫,生活失意,狼狈不堪,像个小丑。

谢幕时,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两位杜甫手牵手向观众敬礼。我不知道他们实际上会是孪生兄弟。很明显,一个胖,一个瘦,一个年轻,一个老。

杜的老婆是个好老婆,从头到尾衣着朴素,面容姣好。记得大学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杜甫写了一首关于妻子的诗,写得特别美:“云烟湿,玉肩寒月湿”。香雾沾湿了她的秀发,清月映出她雪白的臂膀。她依然站在月下思念丈夫(杜甫)。舞剧中杜的妻子,不是送别丈夫远行,就是等待丈夫归来。她每次回归都不光鲜亮丽,是一个失败者的形象。

有一次,老杜回来,老婆抱着宝宝,一副痛苦的样子。遇到杜甫,就用拳头打丈夫的胸口,杜甫的小儿子饿死了。“小儿子饿死了”是老杜家的悲剧,也是当时人民悲剧的一个缩影。

毕竟是第一次看芭蕾舞而且我坐在c位,下来把老杜的《二为道》《车店》《爱江头》再背一遍,致敬老杜。

当然也有不好的体验。眼前就有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卿卿我我,亲密无间,把我摇疯了,挡住了我的视线。真想拍他们:注意场合!最后,我忍住了。别人过情人节,黑暗中,我没有出声。你在乎什么?

202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