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学科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一般包括甲骨文学、敦煌学、突厥学、西夏学、契丹学、女真学、吐火罗学、亚述学、赫梯学、埃及学、伊朗学等。,属于被西方称为“东方主义”的领域。
“冷门学科”一词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热门学科”的一个概念,是指研究人员较少的相对冷门的学科。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些原本热门的学科可能会变得冷门,一些原本冷门的学科也可能会发展成热门学科。
传承古老的历史和文化
冷门学科大多集中在文科领域,尤其是人文学科中与古文明研究相关的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这些学科与中国古代传统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这些学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重要思想和精神宝库的一部分,属于广义的国学范畴,国内学者对它们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另一种所谓的“东方主义”,即亚述学、赫梯学、埃及学,与中国古代历史几乎没有交集,与今天中东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也不是一个文明,属于“失落的文明”。
亚述人研究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历史、文化和楔形文字。1857年,英国学者亨利·罗林森等人成功破译楔形文字,标志着亚述学的建立。
随着19世纪以来近东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亚述学研究主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进行,在日本和以色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赫梯研究小亚细亚的赫梯文明,它的建立以捷克学者赫罗兹尼等人破译赫梯楔形文字为标志。赫梯学最初属于亚述学的一个分支,后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埃及学是一门研究古埃及历史、文化和象形文字的学科。1824年,法国学者商博良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标志着埃及学的建立。近年来,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些学科在中国发展迅速。
“不愉快中的不愉快”
古代世界史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冷门”,亚述学是古代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冷门”。所以亚述学被称为“冷门”。1984年,在林志纯(笔名日之,1910-2007)等学者的倡议下,经教育部批准,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开设亚述学。
以东北师范大学为源头,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开展了亚述学研究,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与欧洲(尤其是德国)建立的专门的亚述研究所不同,中国的亚述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比如在东北师范大学,亚述学属于世界史学科的方向领域;在北大,亚述学属于外国语言文学领域。在其他高等院校,亚述研究大多属于历史系下的方向领域。目前在中国,亚述研究人员大多在国内参加世界古代史领域的学术会议。
2065438+2006年6月,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了古代近东文明学术研讨会,包括六个主题:历史始于苏美尔、两河文明与中国、个人、家庭与国家认同、安纳托利亚文明、两河流域经济与社会、两河流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