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作业的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牛鼻子。
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每节课45分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历史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为基础,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充分自主学习、有效合作学习、适度探究学习”为基本策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努力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
这种以课堂为基础、民主开放的教学机制必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我来说说新课标实施以来的体会。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教师要明确备课的意义,端正备课思想。
要提高历史课的质量,教师要全面地、动态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控制和调整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上无准备的课之前,先把时间花在讲台上,从认真备课入手,抓好预习课这个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践证明,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不知教师该有多少心血和智慧。
其次,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案等方面考虑如何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对学生训练的设计,所以教师要在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过程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备课。
同时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重难点与知识的纵横关系,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备课时,教师要能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高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预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所以老师既要准备教材,也要准备学生。
再次,老师不是万能的神,更不是超人。随着历史新教材、新体例的实施,许多新知识、新问题不是过去的经验所能解决的。很多老师不会用现代化的工具,很多新兴领域的老师可能也不熟悉。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提前备课,充分熟悉课堂流程的变化,会备课,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学习爱好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情感倾向,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索真理、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乐。”布鲁纳也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热爱你所学的材料。”
这些都说明了兴趣爱好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那么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学习“祖国的古代居民”这一课时,首先老师给学生讲了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比如神造人、盘古开天、女娲从土造人的故事,引起了学生对历史的极大兴趣,然后疑惑“人是从哪里来的?”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然地投入课堂学习。
在学习“三国”这一节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学生回忆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然后怀疑“你知道是哪三个国家吗?”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再比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先放一段电视剧《长征》,让学生通过重温“长征”的情节,把自己的思想引入到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中。
其次,在课堂中间,老师也要根据需要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有趣的东西,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 * *。比如在学习《三国志》这一节的时候,可以把《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在时间上穿插,比如借草船之箭、偷蒋干之书等,与史实进行对比,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电视剧与史实的区别。
第三,历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1,历史老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历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素质,特别是专业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一种新观念、新方法都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多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教师依靠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人格来吸引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历史课程中喜欢上老师。
2.历史教师应能熟练掌握综合教学技能和技巧。
历史教师要能够积极探索各种课堂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举办历史讲座、开展历史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名胜古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辑历史剧、观看和讨论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模仿历史文物等。撰写小型历史论文,撰写家族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传记,编辑历史题材的黑板报、简讯和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模拟审判和虚拟文物拍卖等。,从而为学生创造学习历史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学挂图、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强大的学习工具。
3.历史老师也要有广泛的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
一个优秀的老师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求知欲越来越强。这种求知欲并不满足于历史教科书,而是涉及文学、音乐、军事、外交、体育、艺术等领域。所以历史老师也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如果能辅以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一定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像个春风。
第四,充分利用教材辅助材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
与旧课文相比,新初中历史实验教材有阅读课文、文学专栏、思考、实践、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与活动课等一系列辅助栏目,还有大量的图片资料。
根据自身内容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这些栏目和图片可以概括为五种功能:一是唤起学生探究知识欲望的功能,如导读框。
二是讲解史实,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如“自由阅读”。
三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思考”、“实践”、“活动与探究”等栏目。
四是开阔视野,丰富历史知识,如“读书词”、“文学专栏”、“免费读书卡”等。
第五,情感教育和培养审美情趣的功能,比如图片和素材。
以上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点上,就是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辅助材料,赋予学生强烈的感观和思考,从而持续保持学习的兴奋点。
5.给学生发展留有余地,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升华和延续。
历史的学习过程不仅仅依赖于课堂上历史知识的传授,还依赖于课后活动,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自主学习。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并不是唯一的目标,知识、技能和思维应该同步发展。
课堂不是学习历史的唯一场所,课外活动同样重要。
教师要注重课型设计,把握教学重点。他们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启发和引导他们去体验和探索。
教材每节课后都设计了“活动与探究”栏目,为学生课后学习历史指明了具体方向。
总之,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动,把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发挥教师自身的聪明才智,把学生放在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真正做到“为学习而教”,“为学生发展而教”。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机,课堂才能展现* *和活力,这样的教学才能充满智能、欢乐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真正符合历史课程改革的本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