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左和右

西汉初期(汉武帝以前),官职和社会习俗有“尊右”的传统,而汉武帝至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官职(尤其是军职)之间有“尊左”的传统。

唐代颜师古评价《汉书》入编:“时尊右而轻左,故谓降级为左。”阿清人赵翼在《虞琮考》中也提到:“汉朝重右轻左,这是很久以来养成的习惯。

韩继承了秦制。汉代“尊权”的传统,大概来源于秦朝的条条框框。

从20阶体系来看,11阶的右阶高于10阶的左阶;14级的右表也比12级的左表高。秦朝的官员和贵族经常在一起谈话,这说明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尊权”的传统。

汉朝也不例外。从百官之首的宰相来看,右丞相高于左丞相。

据《史记·陈丞相世家》“所以孝文帝入关以蒋为右丞相,居第一;平邑为左丞相,居次。”

在平定朱陆之乱的过程中,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文帝继位后,他们想加和为宰相。但陈平认为周波更有信用,所以他放弃了排名第一的右丞相。

汉字“对”有褒义词,如“无双”等;汉字“左”是贬义的,比如“向左移动”。

西汉名臣丙吉生前曾向刘询、汉武帝宣帝推荐人才,即杜延年、余定国、陈万年,并称“这三人才皆在臣权”。所谓“尽在臣权”,就是丙吉认为三才都在他之上。

同理,成语“谁也不能排在他的右边”原意是“谁也不能排在他的右边”,后来引申为“谁也不能超过他”。还有一个成语“右贤左贤”,也是“尊贤不尊亲”的意思。

汉代重名将军中,有“左”、“右”方向词的属于四方将军。

此外,在古代,还有“豪祐”和“禄祚”之分。在后世,“豪祐”、“全祐”逐渐成为世家大族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左左”指的是平民。

综上所述,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语义取向,汉代都是尊重权利的。然而,这一“法律”一旦进入军事岗位,就不再适用。

从左将军军衔高于右将军来看,至少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就出现了“尊左”的传统。如果你翻开后汉的官员史,你还会发现,左丞在你之前,左中郎将在右中郎将之前,左仆射在右仆射之前...

这种官职的微妙变化更多体现在军职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极有可能是汉武帝在位后,国家对外战争增多,使得以前的军功爵位制度回归朝廷。

于是,卫青、霍去病这种“左撇子”得以依靠军队“封狼于专业位置”。随着朝廷中“左倾”人士的比例越来越大,“尊左”倾向首先在军职中逐渐蔓延,然后影响到其他官职。

话虽如此,汉族社会的普遍倾向还是“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