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准确的时间、距离、长度、重量、货币等单位。三国时期?
度量衡三国时期
1石= 4钧,1钧= 30斤,1斤= 16两,1两= 24铢。
1石= 26400,1君= 6600,1斤= 220,1梁= 13.8,1铢= 0.57克。
1 = 10, 1 = 10, 1 = 10.
1 Hu =20450,1 Dou = 2045,1 L = 204.5,1 = 20.45 mL。
1英尺= 10英尺,1英尺= 10英寸,1英寸= 10分钟。
1英尺= 333,1英尺= 33.3,1英寸= 3.33,1分钟= 0.333厘米。
三国时期(公元三世纪初)王肃编撰的《孔子家传》一书中记载“布指寸,手知尺,肘知搜。”手臂伸出八英尺长,这是一个搜索。也有记载说:“十尺为一丈,人长八尺,故称夫。”可见,在古代,寸与指、尺与手、搜与体是一一对应的。
大亩=0.6916亩,小亩100亩,即0.2882亩。
亩产量大概
汉代正常年份,谷子平均亩产(现代)为94-188斤(现代),平均约140斤。
小麦100-200斤,平均150斤左右。
吴栋的李中-穆“耕田种稻二十余亩”。
应该是认真种的,而且是第一年。
土地的肥力不会有问题,结果就是“60公顷水稻”。
折算下来亩产量在四到六之间。
他还观察到“吴年轻的时候,没有水旱灾害,苗家凤漂亮但不实用,人民挨饿,他们都是幸福的。”
可以看出,吴栋的粮食收成相对较差。这样一来,
吴栋粮食亩产量在六公顷以下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现在的一亩地是666平方米。
水稻亩产约1500 ~ 1600斤,魏晋计量单位为38户。
三斗左右,再把古今亩的大小和面积换算成魏晋二十九斗/亩。
水稻产量72%,粳稻产量68%;小麦亩产约750斤,
即十八蹄五斗,换算面积后,魏晋时期为十四蹄一斗/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