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
1,中国养蚕与丝织技艺
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灵丝、丝棉、金淑、晋松等织造技术,卷蚕花、扫蚕花等制丝习俗。中国的劳动人民是最早大规模发明和使用丝绸的民族,他们制造的丝绸产品开启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世界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贸易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2.南京云锦
南京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绸工艺品,素有“金锦”之称。其历史可追溯到417年(东晋艺兮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靖)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方部门——织锦署,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
3.宜兴紫砂制陶技术
宜兴紫砂制陶技艺是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当地民间传统制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紫砂陶器的制作工艺是以宜兴特有的一种具有特殊骨料结构和双孔结构的紫砂泥为原料,采用100多种自制工具,通过刨片、打桶、镶嵌桶或镶嵌与雕刻相结合的步骤,最终完成陶瓷制品。
4、界首彩陶烧制技术
首彩陶烧制技艺是安徽省界首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界首彩陶的烧制技术起源于唐代,是淮北手工业的精华。1999年间,淮北刘孜运河出土了大量的三彩陶器,成为当时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5.燃烧蓝色
中国传统首饰工艺品之一。这种工艺在清代非常盛行。银蓝工艺主要用在银饰上,是金属胎制作工艺和点蓝着色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只能在银器表面烧制,故得名“烧银蓝”。
6.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戏”或“轻影戏”,是一种以动物皮或纸板制成人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演出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着皮影戏人,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故事,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青花瓷
青花瓷是一种高温釉下彩白底蓝花瓷器,起源于中国,流传于世界各地。常被称为青花瓷,也用来指装饰工艺。这个品种清新亮丽,简单大方。它不仅是工业化前最有影响力的瓷器,也被视为中华民族审美观念的代表。因此,中国景德镇青花瓷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8.泥人面塑
泥人面人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泥土和粘土为基础,混合成不同的颜色,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塑造出各种形象。泥人面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时代人们的记忆。
9.景泰蓝
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这种工艺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顶峰,制作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著名,所以后来人们称这种瓷器为景泰蓝。景泰蓝学名铜胎丝珐琅,俗名“发兰”,又称“镶嵌珐琅”。2006年5月20日,景泰蓝制作工艺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布老虎
布老虎是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工艺品。它也是一个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装饰,礼品和个人收藏。它种类繁多,流传甚广,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2008年6月7日,布老虎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