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历史沿革

富锦市——历史沿革富锦,原名富可金,明代由“富魏体”或“富体西卫”改。清代称“复体心”(又称“复体心”)和“复体Xi”,赫哲族语意为“高岗”。晚清时,中国人称之为“福金科”。周属肃慎,汉属娄,唐属黑水都督府,辽属女真五州部,金兀立改道。元属水达达路,明属努尔甘都斯,清属三姓管辖。1882年(清光绪八年),在夹儿荡屯(富锦城西3公里)成立了傅会,隶属于三姓副都(今宜兰县)。1908(清光绪三十四年),临江府在福克金县单独设巡检司。1909年6月2日(清元年4月15日),吉林巡抚下诏,将富锦县升级为福克金检,驻福克金城,下辖临江州(由临江州升级而来);同时,废除协会。同年9月,转入东北路。民国成立后,1914年6月,东北路改为宜兰路,隶属宜兰路管辖。1929年2月,依兰路撤销,直属于吉林省管辖。东北沦陷后,初划归吉林省,1934、65438+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45抗战胜利后划归河江省管辖。1946 65438+10月,合江省在富锦县设立富锦区,辖富锦等六县。同年6月1,富锦特区撤销,合江省政府决定划定西南蓟县、三道岗地区,设立蓟县。1947 165438+10月,西部新城区划归桦川县管辖。19 49 65438+10月6日,合江省政府作出命令,将通江县并入富锦县,划入通江区。同年5月,合江省并入松江省,富锦县隶属松江省。同年6月23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绥滨县并入富锦县。195 4年8月,嵩、黑龙两省合并后,富锦县隶属黑龙江省合江区。1959年4月24日,省人委决定将富锦县通江区划归富源县管辖。1963 12.30,国务院批准划定松花江绥滨北部地区,恢复绥滨县。次年三月,富锦、绥滨两县正式分家。1985 65438+10月,合江地区与佳木斯市合并,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8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锦县,设立富锦市(县级),为省辖市,由佳木斯市管理。1992,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中部,下游松花江南岸。东北部是同江市,东部是饶河县,南部是宝清县和友谊县,西部是桦川县,北部与绥滨县隔河相望。全市总面积8229平方公里,* * *辖9镇9乡,有3个省属国有农场。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411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400人;满族、回族、朝鲜、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约占4%。市政府驻富锦镇。(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目录》)福晋之名,源于明代的福提克卫,清代的福克金。“富提西”和“富金科”在赫哲族语中都是“帮”的意思。这里以前是莫霍之地,金朝被赫哲族(赫哲族)占据。辽朝为五州部,位于哈库马草原北部,松花江畔至今还留有辽朝五州部过李记镇的遗迹。在明代,它隶属于复体Xi卫(又称复体新),在清初,它是黑金人的总部。康熙五十四年(1715)在三姓地方设合作社领,雍正十年(1732)归三姓副都督管辖。宣彤元年(1909)光绪八年(65438),升格为富锦县。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东北分为三省十路,富锦县划归吉林省依兰路。民国十八年(1929)成立东北行政委员会,县直属省管辖,富锦县直隶省为三等县。伪满洲国建国之初,还是继承了旧制度。康德元年(1934)十二月改帝制后,改革地方行政机构,设立三江省公署,富锦县由吉林省划归三江省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计划,将伪三江、东安两省合并为河江省,富锦县归河江省管辖。解放后,东三省富锦恢复为黑龙江省管辖。富锦历史悠久。周属部,唐属黑水都督,辽属东京道女真五国部,金去京胡里改道。元属辽阳省水达达路,明属努尔部,永乐七年(1409)设复体卫,清为三姓副都统辖。光绪八年(1882)宣彤元年(1909)设富锦县。21 (1932)年六月日本侵占富锦后,称为富锦县衙。富锦解放于1945+02,成立于2006年2月7日。1988年8月30日经国务院(闽[1988]19号)批准撤县设市。列为省级计划单列财政的县级市。2000年,富锦辖富锦、头林、洪升、二龙山、长安、燕山、金山、兴隆岗、向阳川、Xi安、大榆树、富民、新建、龙川、永福、上街集、色林8个乡镇10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420579人。各乡镇人口(人):富锦镇98082湘川镇14809二龙山镇24586长安镇17879 Xi安镇13429金山镇22676燕山镇18755头林镇15821兴隆岗镇。2红升镇12791大榆树乡14448富民乡10244色林乡8697永福乡10204新建乡9867上街集乡9964二道岗乡9736龙川乡10478建三江行政虚镇65438+农场虚乡39377富锦市辖11个镇,266个村民委员会:富锦镇、二龙山镇、向阳川镇、金山镇、头林镇、兴隆岗镇、红升镇、上街集镇、燕山镇、长安镇、大榆树镇。还有建三江农垦分局及其所属的七星、大兴、创业三个省属国有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