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故障特征
图3-1华南主要断裂分布图
切割华南地壳的几组断裂活动,如NE(部分NE或NNE)和NW断裂,在构造地貌、地壳垂直形变、地震活动、地热释放等方面各有强弱。NE向断裂往往塑造了现今的地貌格局,其构造线往往是划分区域地貌单元的主要依据,控制着山地、丘陵和盆地的走向和分布,往往是具有明显特征的地震诱发构造。
(1)城步-大悟断裂:起于广西寿城,经湖南城步、安化、汉寿,隐伏于洞庭湖第四系之下。月华容和江汉盆地与湖北泌阳隐伏断裂和河南大悟断裂相连,全长约1000km,呈北东-北东走向,倾向西北-西北。断裂沿线有现代温泉,控制了白垩纪-古近纪断陷盆地的分布,是一条新构造时期活动的断裂。
(2)资源—麻城断裂:从广西永福出发,资源,经湖南新宁、娄底、汨罗进入湖北,经麻城继续向北延伸进入河南,全长> 1.200km,倾向西北,上盘(北西盘)下降速率0.088mm/a,最新地层切割为第一。它控制着10多个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如馨子盆地、邵阳盆地、灰汤盆地、洞庭湖盆地(东界)、崇阳盆地、江汉盆地(东界)、新洲-麻城盆地等。麻城地区发生6级地震(邓启东等,1994),为新构造期。
(3)荔浦-衡山断裂:从广西荔浦、灌阳至湖南衡山,没入赣鄂交界的幕府山,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延伸,与下扬子断裂相连,全长> > 1000km,倾向西北,重力异常计算深度28km,控制长沙盆地东南边界。现代温泉沿断层分布,有新构造活动的痕迹。
(4)梧州-衡阳断裂:可能西南与灵山-藤县断裂相接,直达越南,也可能向钦州方向延伸,在铜鼓、武宁、广济北东向经长江与湖北黄梅断裂相接,到达安徽庐江、巢湖,延伸超过1.500km,可能是郯庐断裂的南延或分支。断裂控制了秦方盆地、衡阳盆地、醴陵盆地、武宁盆地和黄梅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温泉沿断裂分布,新构造活动痕迹明显。
(5)临武-茶陵断裂:沿两广边界经广东省连县进入广西,与岑溪-博白断裂相连,将江西连接至东北,沿武功山南麓继续延伸,全长1000余公里,向东南倾斜,重力异常计算深度24-34公里,可能是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边界断裂。新构造活动的基础是控制合浦、水汶、白梁、临武、茶陵等中新生代盆地的西北边界,沿断裂分布有18个温泉,有时形成热异常区。由于断层的蠕动,地热能每年释放的总能量相当于6.2 ~ 6.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
(6)吴川-四会断裂:广东境内全长800多公里,走向Ne 20 ~ 40。断裂活动始于新近纪,第四纪更为频繁,活动年龄集中在30 ~ 49万年前。沿断裂带* * *,有30个温泉,温度23 ~ 865438±0℃,地热能每年释放的总能量相当于6.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故障气体含量峰值异常;地震沿断裂带两侧呈带状分布。震级≥4.75的有8次,震级≥ 3 ~ 4.75的有86次,地震活动水平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广东省地震局,2000)。显然,这是一条新构造时期的活动断层。
(7)遂川-乐安断裂:自湘赣边界,经江西遂川,止于乐安东北象山一带,邹氏断裂为断裂东北端。断层走向东北,倾向西北,倾角大,全长约320km。该断裂是太和(集安)红色盆地的东南边界,遂川温泉和邹家山的温水受其控制。近期研究表明(张万良,2010),该断裂不是一条成矿断裂,而是一条断矿断裂,是成矿后活动的新构造。
(8)河源-邵武断裂:分布于福建、江西交界的武夷山,总体走向东北,局部东北,向西南延伸至广东境内。它由几条平行或小角度相交的断层组成。断层走向大致为东南。新构造时期,断裂活动明显,西北上升为构造侵蚀地形,东南板块多为沉积盆地。沿线有断层三角、断崖、滑坡、落水、温泉,跨河有山谷、峡谷、冲积扇。会昌、寻乌有地裂缝,地震活动明显,但以江西石城为界呈现南强北弱的特点。
(9)政和-海丰断裂带:是东南沿海较大的断裂带之一。断层北起福建政和,向南延伸至广东大埔、海丰,走向20 ~ 30,宽20多公里。断裂带的东部是上地幔的斜坡带,西部是上地幔的地幔坳陷构造区。沿断裂发育断谷、断崖和河裂瀑布,新场、嵊县地区发现大量新近纪玄武岩。
(10)长乐-南澳断裂带:斜向贯穿福建东南沿海,主要由三条近平行的北东向断裂组成,由海向内陆依次为平潭-东山卧角断裂、长乐-南澳断裂和福清-小芸断裂,其中以长乐-南澳断裂为主,平潭-东山卧角断裂沿海断续出露,大部分淹没在海中。新近纪末至第四纪初,部分地区沿断层沉降,形成断陷盆地或断陷湾,大部分地区以隆升为主,台湾省海峡则继续沉降。中晚更新世差异升降强烈,断层上盘(东盘)下降,控制了相关地貌和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赖安等,2004)。新近纪以来,沿断裂带有多处玄武岩溢流,分布有40多处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出露温泉20多处,最高温度达107℃。1600以来,发生过3次≥7级地震,12次一般破坏性地震。
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是华南地块的主要断裂。除上述10条重要断裂外,还有萍乡-广丰断裂、江山-绍兴断裂、景德镇-苏州断裂、江南断裂、下扬子断裂、庐江-黄梅断裂等。它们控制着区内的构造景观格局,有的控制着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态或边界,有新的构造活动。
除了北东向断裂外,华南地块还有一组更重要的断裂,即北西向断裂。这组断层规模仅次于NE向断层,露头不连续,一般等间距分布。北东向断层常被切割,与北东向断层一起形成“多边形”格局。
北西向断裂的新生作用也很明显,它控制着海岸带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河流三角洲和港湾的分布、全新世火山口的排列、水系的走向和温泉的分布。
福州盆地受北西向福州-南坪断裂控制,晚更新世以来开始发育,沉积厚度100米;韩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江三角洲盆地也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第四纪沉积厚度分别达到100m、70m和70m,近20~30年仍以1.2~2.5mm/a的速度递减。雷琼地区北西向断裂控制了成列排列的全新世火山锥的分布。最近的资料表明,这些北西向断裂具有左旋走滑性质,并且由于其新的活动性,与地震有着密切的关系。1604年泉州海外地震和1918年南澳地震实际上发生在北西向和北东向断层的交汇处,191年新丰江水库地震也与北西向断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