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派观点类型的大师。
一种成长于19世纪,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充分认可,存在于许多历史学家思想中的历史思想。希望在确定了真实的历史事实后,能找到个别事件中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解释现实从历史中孕育出来的原因。德国是最发达的国家。主要特点:强调历史因素的连续性、个体性、独特性和具体性;提倡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和考证;用情感代替理性,通过书写历史来表达情感和理想,强调直观交流,要求设身处地了解每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关注伟人和政治斗争;不独特和其他历史思想* * *存在* *荣耀。
戈登根学校
主要代表人物有:加特勒、施劳塞尔、斯皮勒、赫伦等。主要历史工作:将古典史学所倡导的历史批评方法和博学学者所开创的专业史料考证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历史研究成为一般只需要经过严格专业技能训练的人才能从事的工作。历史立场:推动历史学的专业化,使历史学逐渐走向现代科学性质;在历史实践方面,为德国史学在19世纪成为西方史学的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19世纪为德国史学界和其他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历史专业人才。它成为历史观念上从理性主义到浪漫主义的桥梁;在史学方法上,哥廷根学派重视原始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反对抽象思维,主张专题研究和分工合作,重视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19世纪的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理想类型
理想型(韦伯):
韦伯认为,社会科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对所研究的对象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出因果性的解释。“理想类型”是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特殊认知工具。它是研究者研究社会、解释现实的概念性工具。
从方法论上看,具有明显的康德色彩,是康德哲学关于人的先天知识形式在社会学上的发展。韦伯从康德哲学中去除了超验主义的思想。韦伯关心的不是认知范畴的先验来源,而是认知范畴作为概念工具的实践功能。
韦伯确立理想类型的思想动机之一是为了避免当时流行的历史学派的个体化、专业化的研究方法的缺陷。在他看来,任何科学体系都不可能包含现实中所有的个体现象,因为科学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抽象。常用的概念工具往往面临两种困境,即由于概念过于宽泛,失去了现象的某个具体特征,或者由于概念过于狭窄,容纳不下相关现象,而他致力于构建的理想类型就是摆脱上述困境。
理想型具有以下特征:
①作为知性建构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不同于经验事实;
(2)作为一种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它还在对各种经验进行整理后,突出了经验事实中的* * *或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一种典型的形式。
理想类型作为现实的变体,与现实本身保持一定的距离。韦伯指出,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真实行动的过程才类似于理想型。
韦伯的理想类型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这是韦伯进行历史和社会学比较研究的基础,也是他的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托斯丹·范伯伦
托斯丹·范伯伦(1857—1929)是美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
“一个异教徒需要高度的勇气和决心,尽管他始终相信自己拥有永恒的真理,确信来世会得到回报。一个认为自己的思想只会在明天流行的异教徒,需要更强的勇气。这种勇气,范布伦是有的。在他曲折的人生中,他以一种诡异的微笑面对外界的敌意和内心的质疑。他不知道自己未来能留下什么,只是尽可能地做好当前的工作,从发挥自己的思想,展现同伴敏捷的智力和冷漠的嘲笑中获得一种哲学家的安慰。"
托斯丹·范伯伦不是美国本土的。1857年7月30日出生,挪威移民后裔。父亲是一个窘迫的小农场主,养育了11个孩子,包括范布伦。范布伦17岁进入卡尔顿学院,师从老克拉克,后转入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哲学。在未能获得奖学金后,他转到了耶鲁大学。1884,获哲学博士学位。1891年,我志愿去康奈尔大学教书。第二年转投芝加哥大学素质教育,不被重视。1906转斯坦福大学副教授。1909辞职从众。1911年,他走上了密苏里大学的讲台。1918,即他在61岁时步入仕途,到华盛顿为粮食局工作。1924拒绝接受美国经济协会主席一职,这是史无前例的。1929年初退休,定居加州。不料几天后突然去世,享年72岁。
范布伦的主要著作是关于有闲阶级、关于营利企业、德意志帝国和工业革命、现代非所有权和营利企业。其中,《营利企业论》是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期间产生的,讨论的是当时的“现代资本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范布伦的《资本论》,从企业和工业两个方面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站在保守的改良主义立场,迎合好战的君主制,拒绝社会主义,哀悼垂死的营利性企业。他根据德国历史学派的发展阶级概念,批判了亚当·斯密之后经济学主流所犯的时代错误,提出了股份资本理论。其中提出的大量命题奠定了制度学派的基础。
一双款式和皮质差不多的皮鞋,在普通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专柜,就要几百元,但还是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68800元的纪念手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东西,往往能在市场上走俏。事实上,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导致了一个奇特的经济现象,就是有些商品的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这一现象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范布伦注意到的,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渐从追求数量和质量转向追求品味和格调。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情感购买,“凡勃伦效应”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