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明朝史上令人震惊的悬案:一场瘟疫引发的清王
大顺军进京,迅速稳定了局势,恢复了北京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大顺军入城时,赵是工信部官员。据他自己目击,大顺军进城后,鉴于官军停止抵抗,他立即“停止杀人”。叛军士兵“皆戴白帽青衣,御甲担箭,衔贯。”百姓“有行者,避路边,不相争”,无任何侵害。为了防止敌对活动,起义军“增设门兵,禁止人员出入;放你的兵马进城,四邻的kh都不来,却不被掳掠。“在数万入城部队中,个别违纪行为在所难免,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能够秉公执法,迅速处理。赵记载:“贼初入城时,两个兵抢了绸缎铺的正门,即杀之,钉于正门左栏,以作见证。“当时在北京担任明朝屠弼洪档案室的徐应芬(署名聋哑道士),在作品中提到有起义军士兵贪小便宜,暗中偷钱,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仍然没有发生淫、抢、斩、杀之类的事。"
当时北京的社会秩序之所以良好,是因为大顺军加强了对首都的控制,注意约束军纪。当然,李自成叛军高层确实存在腐败现象,但部队战斗力多由普通士兵决定,我们很难说是高层腐败导致全军溃败。是因为李自成叛军军饷没有保障,军心不稳吗?李自成的军队通过反腐追赃,在北平获得了7200万两白银,相当于明朝10年的税收。这点薪水足以支撑他庞大的军队。
既然不是军纪缺失导致的溃败,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号称百万精兵、财力雄厚的起义军在北京坚守40天后突然丧失战斗力呢?d在清军的进攻下崩溃,兵败如山倒,从此一蹶不振?仔细研究历史可能会让我们得出惊人的结论。原来李自成不是被满清和吴三桂打败的,而是被当时肆虐的瘟疫打败的!鼠疫是由鼠疫杆菌主要通过鼠类和蚤类传播的烈性传染病,是在野生啮齿动物中广泛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黑死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这种疾病早在2000年前就有记录。世界上发生过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造成近6543.8+亿人死亡。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洲、亚洲和非洲。第三次是在18世纪,波及32个国家。14世纪疫情教传入中国。
据《北京周边大兴县志》记载,李自成赴京前,北京出现大量死鼠,随后军民发病,高烧不退,四肢无力,颈部肿大,其中十人死亡。这是什么病?根据现代医学的对比,原来是一场可怕的瘟疫。大头鼠疫或坏疽所描述的,其实是腺鼠疫的典型特征——淋巴结病。崇祯16年秋出现瘟疫,17年春(公元1644年),天气转暖,跳蚤、老鼠开始活跃,自然爆发了大规模瘟疫。瘟疫首先在崇祯年间“消灭”了禁军,使得李自成轻松进京。然后瘟疫感染了进京的李自成军队,起义军的天然战斗力大打折扣。当然,他们打不过清兵。最可怕的是,战败的士兵也因此成为了鼠疫传染源。据文献记载,“贼到处都是瘟疫。”所以,虽然此时李自成财力雄厚,可以大规模招兵买马,但新兵却染上了瘟疫,丧失了战斗力。军队再多也没用,也抵挡不了清朝的虎狼之师。由于士兵过着集体生活,瘟疫疫情对古代士兵的破坏力极大。瘟疫蔓延到军营,久久无法摆脱。李自成精神受到毁灭性打击,于是丧国而复得,他“束手无策”。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无论是崇祯还是李自成都不可能理解这种可怕的传染病,更不知道自己的精锐部队在短时间内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他们的失败不可避免。
可能有人会问,清军不会染上瘟疫吗?科学研究发现,鼠疫传播有一种不可或缺的媒介——跳蚤。跳蚤咬了病鼠或病人的血后,感染了鼠疫杆菌。患病的跳蚤非常饥饿,因为它很难吸血。于是,病蚤不断叮咬人鼠,吐出被鼠疫杆菌污染的血液。结果,更多的人和老鼠感染了鼠疫。但是,奇怪的是,跳蚤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它讨厌马的气味。我们可以在现代传染病研究的文献中发现鼠蚤的寄生对象并不是马。所以骑兵很少被感染。清军八旗几乎都是骑兵。所以清兵能在瘟疫疫情中生存下来,精神饱满地打击对手。纵观历史,聪明的努尔哈赤没能打败不问政治的万历灭掉明朝,但明显无能的顺治却能代替立下汗马功劳的崇祯和豪情万丈的李自成入主中原,只是因为满清骑兵被跳蚤所恨!真的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