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历史启示2000字
历史证明,法治是最科学的治国之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实现依法治国的航船再次起航。怎样才能使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落到实处,结出累累硕果?
首先,最高领导层必须有非常坚定的决心来全面实施法治。秦变法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其最高统治者强秦的决心。无论变法进程如何顽强地被“旧族”等保守势力破坏,发生了什么事,付出了多大代价,秦孝公始终支持商鞅变法,并带头守法,历时20余年终于有所作为。可想而知,法治在今天是很难全面推行的。传统意识的挑战,利益集团的阻挠,全民法律意识的缺失等等。都不足以战胜。我们不怀疑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关键是要让全国人民切实感受到这种决心的异常坚定,形成大势。为此,我们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理想的目标。
其次,要坚持从严治官。中国依法治国的障碍在官,不在民。现实中,有多少官员只是把法治作为政治口号喊出来,实践“人治”;有多少官员不学法、不懂法,仅凭自己的喜好做决策、处理问题;有多少官员公然违反了法律。这些官员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在阻碍法治,实际上是在破坏法治,让法律在老百姓心中的神圣权威大打折扣。秦变法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严格要求各级官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一旦触犯了法律,无论多么善良,多么真实,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无论你的职位是什么,是太子,是老师,是县令,是县令。四中全会决定将依法治国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举措。在实践中,要建立各种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落实这一措施,坚持“一票否决”。使各级官员敬畏法律,不敢逾越法律,自觉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样,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才能转化为各级官员的行动,才能极大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第三,让所有的人都相信法律。全民信法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形成法治环境的前提。秦朝的改革是从让人们信仰法律开始的,从“移木为信”到破除各种相反的习俗,一步步推进,最终法治深入人心,达到了一种容易不可逆的状态。目前,老百姓在遇到事情时“信信访不信法”“找人不信法”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信,就不能真正自觉守法,就不能成为参与、监督和推动依法治国伟大事业的强大力量。可见,让全体人民信仰法律,树立法律的神圣权威,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