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证券的历史
今天看了一条新闻,3月26日,德国执政党之一的CDU一名资深议员提出取消对华发展援助的议案,引发了德国政界和媒体的大讨论。据德国《明镜》周刊27日报道,CDU金融问题专家斯特凡·康培德26日在议会提出,中国不仅是一个地区大国,而且即将成为世界大国,不应再被当作发展中国家对待。而且中国的商品假冒问题严重伤害了德国企业的利益。因此,德国对中国的发展援助应该取消。康培德还表示,中国应该成为八国集团和经合组织的成员。中国的发展援助应该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取消。这种声音在德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月中旬,德国自民党议员柯尼希斯也建议政府“效仿日本”,停止对中国的发展援助,得到其党内部分人士的呼应。他认为中国不再需要德国的发展援助。德国对中国的援助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我们知道日本几天前已经取消了对中国的贷款援助。据说原因之一是中国现在富强了。《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指出,自1978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5%,是美国的3倍。中国也许有一天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文章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与美国持平。《纽约时报》一篇题为《2040年的中国》的文章写道:“到2040年,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各种科学会议上,到处都能听到中文,美国国内音乐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随处可见”。美国著名投行高盛预测。以美元计算,中国经济将在20世纪40年代初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一系列的新闻和数据,真的让中国人感到兴奋和自豪,他们落后了近百年。我们很自豪,我们会对自己说,龙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飞翔了。
但是中国真的富强了吗?再来看另一组数据:中国在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中仅占7%。说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去年,美国对德国和日本的出口达到857亿美元,是对中国和印度(409亿美元)的两倍多。美国公司在德国和日本的销售额是中国和印度的6倍多。美国、日本和德国仍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中国人均财富为9387美元,不到美国的2%。2005年中国人均GDP为65438美元+0.740,而日本GDP在15之前已经达到29600美元。此外,2001人均公共教育支出的相对差距是挪威、美国、瑞典的50倍以上。2002年,高收入国家人均公共卫生支出的差距是中国的81倍。
是的,近年来,中国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成就,这确实让我们中国人感到兴奋。但是要知道,中国的整体水平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个国家的繁荣是综合国力的繁荣,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个人而言的。从国际角度来看,我们在三个领域排名第84位:人口与健康、学习与工作、休闲与福利。除了人均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电话普及率、电视普及率、每千人医生数等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外,大部分指标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我们的经济确实发展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我在中国看到了很多令人担忧的事情和现象。
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苦果之一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新华网);中国荒漠化土地每年吞噬一个大县(河南日报);水污染问题严重:中国有3亿多人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华生报);沙尘暴肆虐;还有森林锐减导致的生态危机(人民日报)等等。而我们地方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一些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视国家法律,放任环境污染。生态环保部门为全社会做了很大的无用功。比如北京日报文章《投资600多亿淮河水质回归“原点”》,题目中水质的“原点”是什么?是水质会再次达到污染的峰值!据《武汉晚报》报道,环境污染让中国一年损失2830亿元。每年2830亿的损失绝对是天文数字,这还不包括环境破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仍处于高发期。它表现出四个新特点:一是腐败随着公共管理权威的扩散而蔓延。腐败不仅表现在公职人员身上,还表现在普通公民向公职人员行贿;不仅在国内交往中,在国际交往中也是如此;不仅在国家机关和公共领域,而且在公司、企业、学校和私人机构。这些不同形式的腐败往往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第二,体制的改革和转型是当前腐败的重要原因。比如国企、金融体系、社保体系、教育体系改革中的腐败问题,大部分都是由于改革措施设计的不到位,与反腐措施的配合不到位而带来的。第三,反腐制度不健全。在反腐败法律法规体系中,党内文件较多,国家立法较少。第四,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拍卖、外资、社保、中介机构等新兴领域的反腐败措施明显落后,这是我国新兴领域腐败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腐败和改革直接影响国计民生。如果腐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和消除,国家发展就无从谈起。一个国家再富强,也会把腐败拖到灭亡。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例子。
当我们随便去一个城市或城镇,我们会发现许多新的建筑和高层建筑正在建设中.....这是中国的普遍现象。农村也是,老百姓(农村)有钱就盖房子,旧的是新的(就算还能住)。这在中国是很自然的事情。有外国朋友说,每次来中国都发现中国变化很大,但感觉中国就是一个大工地。或者说神州大地生机勃勃。一些雄心勃勃的地方领导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贸然开工建设,然后被中央叫停,导致大量占用的土地闲置无法耕种。比如类似违法上马被勒令停工的“铁本事件”,该项目设计产能840万吨,预计总投资6543.8+00.59亿元。可想而知这个项目会造成多大的浪费。比如以建设开发区的名义,在建设中做了很多无用功(央视《焦点访谈》做过很多相关报道)。浪费了太多的人力和财力。更危险的是那些烂尾楼和豆腐渣工程给社会留下的隐患更多。我们建了那么多楼,房价却高到一个普通人吐血。现在在一个城市,一个普通工人一辈子用自己的血汗钱都买不起房子。这是我们繁荣的标志吗?
中国证券市场不畅,导致大量资金聚集在房地产行业,而大量需要融资的民间资本面临融资困难。由此,大量民营企业赴海外上市。由于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吞噬资金的金融黑洞,整个社会也未能显现出美国社会因投资股市而成为富人的示范效应。中国股市的投资几乎全部成为亏损效应,通过股市实现社会资本积累的途径基本被堵死。10多万亿的银行存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笼中之虎,这也许是我们的悲哀。
教育体系的好坏,一方面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众所周知,日本的从废墟中崛起是从教育开始的,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却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比如教育的产业化,教育的高收费,中小学负担过重等等。虽然全社会都在努力解决上述问题,但效果甚微。笔者认为,要解决教育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源头,就是大学招生制度和整个社会的就业机制。现在的学校整天都在呼吁素质教育,但是有多少学校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其实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分数依然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唯一标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因素——思想、道德、责任、信仰——被现代教育无情地忽略了,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唯利是图的群体。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用人机制已经脱离了用人唯才的原则。现在的用人机制是唯文凭,假文凭的流行就是明证。做模特需要大专文凭,科级以上干部需要硕士(东北某市),等等。这样不合理的用人机制无形中增加了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人才,甚至学到了对自己和社会几乎一辈子都没用的东西。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增加社会对教育和学生对课程的负担。社会和家庭都背负着过高的教育成本。贫困家庭的毕生积蓄都供不起孩子上学。现实是,学生所学的知识仍在被快速的科学发展所更新。我们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投入了那么多金钱,却学到了无用的、过时的知识,比如很多无用的考试,比如职称考试,比如英语应试教育。有网友写过很多相当精辟的文章,比如:英语成了巨大的考试毒瘤!”,“错过一生是英语”...现在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胜任社会上的大部分工作,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不断发展,不断充电,才是适应社会变化的最好方式。一年内两次创下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凭,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桥式起重机专家。而且很多高学历的人不一定代表能力高。比如中国的证券行业,曾经雇佣过高学历的海归,但是他们把中国股市搞得一塌糊涂,几乎锁定了整个社会!这难道不让我们思考!
据最新调查统计,10%富裕家庭占城镇居民总财产的45%。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另有80%的家庭占全部财产的53.6%。同时,城镇居民的金融资产倾向于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目前,每户金融资产最大的20%家庭的比例约为66.4%,而在最低的20%家庭中,每户金融资产仅为居民金融资产总额的1.3%。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为0.51,远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0.32。城市居民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收入比城市人口差很多的农民。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合理范围。严重的贫富分化阻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中国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有害的负面影响。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罗伯特·希勒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阐述了相同的观点:一个国家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贫富分化,应该通过调节收入和加强社会保障来解决。
从国际形势来看,东方的日中关系、钓鱼岛主权之争、肖春油田开采权之争、美日联合军事同盟都对中国虎视眈眈,冲突似乎一触即发;在南方,台湾省执政党向台独游去,一次次逼近中国承诺的底线,战争的阴云似乎就在眼前。南沙群岛与其他国家的争端没有完全解决;在西方,美国加强了与印度的合作,对中国表现出遏制趋势。在海外,中国出口产品屡遭打压和抵制。中国人的地位虽然有所上升,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国际风云突变,我们只能在变化中求不变,在不稳定中求稳定。当然,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变化中的一切。
以上可能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的冰山一角。如果不能理性冷静的对待,我们之前的脚步就会在结束前止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现在新闻媒体上总有两种声音。一个是中国只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中国的力量比人们看到的或听到的要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力量主要是其脆弱的国内市场和有利于外国投资者的投资环境。在其他方面,明智的国家并不认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中国经济规模越大,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就越大。中国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中国很难解决。搜狗十点:中国不配做我们的对手;另一种声音,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高估了中国的实力,这让我们兴奋。对于前者,我觉得要自信。我们不必对他们傲慢轻蔑的态度感到生气。我们反而应该庆幸他们指出了不足,看到了我们发展中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后者的评价,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保持冷静,切不可盲目兴奋。事实上,一些“热情”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他们认为,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者,必须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反华势力害怕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故意给中国人民制造烟幕弹,迷惑我们,使我们狂妄自大,无法理性地认识问题,从而阻碍我们的发展道路。
古人说,无近忧必有远忧。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忧患意识,将来就会吃苦。要清醒认识国际形势和国内问题,做到有自知之明,有自信。在国际上,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寻求和工作;在国内问题上,要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寻求真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成为一个繁荣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