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理论是谁写的?

时空理论的发展史

自从威尔斯提出“时间机器”的想法后,许多科幻作家都对时间旅行的主题感兴趣。当然,除了威尔斯的启发,还有很多因素促进了这类科幻作品在本世纪的繁荣。首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时间概念,使人们意识到时间的非线性,明白时间是可以压缩和延长的。天体物理、物质结构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也推动了人类时间观念的改变。

英国物理学家泰勒指出:“时间的宏观和微观概念是非常不同的”;另一位物理学家Fritcheff Kepra解释得更简单——时间“在宇宙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速度”。据说黑洞附近的瞬间可能相当于地球上的永恒。因为我们生活的星球有着与宇宙其他地方不同的规律,所以“时间”可能是复数。这些观点与科幻作品中对多时间轨道的描述密切相关。“时光倒流”,这种在科学上被认为不可能的现象,被用来作为否定物体可以被加速超过光速的论据,被科幻作家们津津乐道。

第一部穿越小说,大概是马克·吐温(1835~1910)写的,是《一个美国人在康涅狄格的亚瑟王宫廷》(1889)。故事是一个人被敲昏后,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引起了类似“回到过去”故事的不断浪潮。到目前为止,很多电视剧在没有主题的情况下,都会被搬过来重用。像麦克盖弗这样的老公司和EarlyEdition这样的新公司都这样做过。

那个时候,“去未来”的故事直到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写了《时光机》(1895)才被人注意到。自从1960改编了同名电影,把主角换成威尔斯本人后,“威尔斯驾驶时光机”的想法就被反复使用,包括电影《后会无期》(两个奇观,1895)。根据KarlAlexander的同名小说1976)改编,还有电视剧《LoisandClarke:ANewofSuperman》(新超人,1993~96)。在小说中,我们得到了时间旅行的定义。牛顿把时间比作“时间之箭”,只有不断前进。那么什么是时间旅行呢?一般来说是指“从现在的时间到另一个不连续的时间”时光机大师说:“时间和其他三个维度(长、宽、高)没什么区别,只是我们的意识沿着它移动。”

(除了我们的一致性沿着时间移动之外,时间和三维空间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区别。),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时间旅行者,不断地旅行到“未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无数先行者提出的各种理论。

各种时空理论

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假设“光速绝对恒定”。即使你的速度接近光速,你观察到的光仍然以光速传播。你永远追不上,因为你的长度更短,你自己的时间更慢。所以,在宇宙中以光速旅行,将是一场永不回头的时间旅行,就像电影《人猿星球》(1968)。一般来说,宇航员以光速旅行了一段时间,但地球上已经过了几千年。

大爆炸:自大爆炸以来,宇宙一直在膨胀。如果宇宙是封闭的(密度大于临界密度),根据广义相对论,膨胀会停止并开始收缩,时空会反转,那么发生的一切会像倒带一样重演吗?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虽然“时间之箭”折返了,但所有的条件都不一样。黑洞:根据相对论,宇宙中应该存在一个天体,即使是最快的光也逃不出它的引力场。黑洞的超高引力导致空间扭曲。它的出口可能是一个“白洞”,由一个“虫洞”连接。在出口之外,可能是宇宙的另一部分,也可能是另一个“亚宇宙”。小说《接触》(1985,电影《接触未来》1997)就是利用虫洞在宇宙中旅行。如果时间在黑洞里被扭曲了呢?所以,用黑洞进行时间旅行也不是不可能。

量子理论(QuantumTheory):理论上,粒子在有限概率下可能会有“隧道效应”或“量子跳跃”,从而穿透不可渗透的屏障。美剧《量子飞跃》(1989 ~ 1993)利用这一理论,增加了主角体内粒子“隧穿”的概率,最终发生了时间旅行。

RelativeTime orTheUniversalTimeFactor:时间的单位是我们人类定义和划分的,对宇宙来说毫无意义。当你命令时光机“回到5月8日上午11点”时,它是不会理解的。除非你想让它倒计数到“回到15867秒”,否则你需要一台可以分离“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是一个空间维度)的超级计算机,否则你将不得不看着它过热烧毁。如果你想去未来呢?“六千秒后!”很好。当电脑带你去那个未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手表刚刚走了6000秒。

宇宙的绝对密度(桶因子):整个宇宙都有密度,是和谐稳定的。当你去到另一个时间,两个宇宙的密度同时改变。现代宇宙少一点,另一个宇宙多一点。结果,就出现了不平衡。嘣!这是主要的定力理论,当然对错,不管你觉得是不是伪科学,这是智慧的问题。

时光倒流的虫洞理论

“因果律”时间旅行的故事

最吸引人的是“因果律”。时间旅行一旦发生,因果法则就会被打乱。比如你回到太古代,杀了一条鱼,恰好是进化树上人类的祖先,那么现代社会就消失了整整一批人。时间旅行会对因果产生什么影响?有四种理论:

理论上的A-Fate(circular cavity):你试图回到过去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却发现那个人还是不可避免的死了,更糟糕的是,回到过去的行为是导致他死亡的原因!这种理论在四种理论中比较合理。

理论B——alternate Universe平行宇宙:我回到过去是为了救一个人的命,但是当我回到现代,我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在“量子论”中,每一个可能的概率都可能产生包含那个概率的另一个宇宙,所以有很多“平行宇宙”。当你回到过去,救了那个人的命,你只是创造了另一个平行宇宙,那个人在其中活了下来,但在你的宇宙里,他还是死了。但在最近的电影《李连杰里的那个人》中,平行空间似乎并不是这样定义的。当我在其他宇宙死去时,能量会被其他的我平分。至于平行空间,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找苏的小说。(一套数不清的书,自成体系,叫网络时间理论)

理论C-成功成功:回到过去,杀死你的曾祖父。你真的成功杀了他吗?如果你成功了,你不能出生,所以你不能回去杀了他,所以他不会死,所以你会出生...?这是一个矛盾的理论,也是最不合理的理论。

理论上的D-ObserverEffect观察者效应:回到过去,成功地改变了历史,但只有时间旅行者知道历史改变前后的区别。矛盾的是,为什么旅行者本身不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回到变化了的现代,他可能会变成一个陌生人。比如他回到过去,杀了他的曾祖父。当他回到现代,他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记录可以证明他的存在。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灭绝论:对于现实,人们会问:“根据理论A和B,时间旅行的存在是合理的,但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来自未来的人来访?”如果人类有足够的时间,或者人类的历史足够长,人类最终很有可能能够掌握时间旅行的技术来影响历史,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看到这样的迹象。为什么?原因有一个,就是人类还没有发展到掌握时间旅行技术的文明水平就已经死亡了;更糟糕的是,任何一个文明物种都在没有掌握时间旅行技术的情况下死去了(恐怕任何一个文明物种都对历史有着不可抗拒的好奇心,都想亲眼看看);或许,掌握这项技术是一个太漫长的过程,没有一个延续的文明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当然,历史发展有很多种可能性。也许在未来,人类已经在我们的历史中,只是被当成了怪物或者外星人。就人类的灭绝而言,并非不可能。现代来自人类的威胁,比如核威胁,还有人类行为以外的威胁,比如行星与地球相撞,大型火山爆发,随时都有可能把人类时间旅行的梦想化为灰烬。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沮丧的说法,但不用太担心。我相信所有致力于时间旅行研究的科学家都不会认同这种想法,否则他们后来的研究意义何在?

现在我们搜集一些事实(其实是一些电影)来分析一下:在电影《终结者》(1984,《终结者》)中,未来的巨型计算机天网为了杀死人类反抗军首领的母亲,把机器人送到了现代,同时首领也派手下去救他的母亲。没想到,他的手下和他妈发生关系,怀上了他。这是理论a,在第二部(1991)中,上一部机器人留下的手臂引起了高科技公司的兴趣,开发出了天网的原型。这也是天网不仅促成了反对它的人的诞生,也导致了它自己的诞生的理论。然而,故事的最后,那只胳膊被毁了!这立刻变成了C理论,手臂被摧毁了,就不会有天网诞生,也不会有人类的反抗军,就不会有人派人到现代去救母亲,反抗军首领也不会诞生,但他们都还存在!我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这也是理论d?因果律也许会成为内在的限制,但人类想象力的无限也是你我的特权。

我们可以把这种“出轨终身”(剧中人物是否回到过去)的电影类型加入到时空理论的幻想中,或许还能勉强找到一个更合理的窗口。假设时间和空间不是单一的,那么“前进”就有几种可能。如果你选择了A,A的一生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如果你选择B,B世界会立刻弹出。这是人类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每一个“选择”都会在生活中表现出一定的“关键”作用;但是,在加入了时空元素之后,所有过去的“必然性”的历史瞬间都变成了“可能性”。只要回到过去,改变一些重要的事件,时空的链式变化就会从A史变成B史,大家都很常见,因为整组“记忆”会在一瞬间从A记忆变成B记忆;而这种记忆是以B的“真实”发生为前提的,因为关键人物也可以回到B历史的过去,甚至可以干涉。然而,即便如此,逻辑矛盾似乎依然存在。问题是:过去的“某一点”在什么点上去了A或B?因为同一点在“未来”可能会受到某种力量的干扰,那么“当时”的真相是什么呢?事实上,根据上述非单一时空理论,我们可以说,无论当时的历史走向A还是B,无论如何都要走向“某个方向”,但这个方向不是必然的,因为人可以回到过去“介入”;一旦干预成功,历史会改变跑道,但还是会朝着某个方向走,而这个方向就体现在受影响的人的记忆中。

其实这几十年很多作家在因果关系上做了很多艺术尝试。以下是一些建议。

(1)改写历史在美国作家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的科幻小说《永不妥协》中,二十八世纪时空安全局局长马勒无情地将成千上万的时间偷渡者送上月球进行禁闭,为了防止他们携带的病菌闹事,因为这个时代已经消灭了疾病,人也相应地失去了对任何病菌的抵抗力。当时人们还不能进行双向时空旅行,但有一天马勒偶然发现一个偷渡者使用了双向时间装置。他好奇地摆弄着那个装置,被送到了一个可怕的过去。他设法用同样的装置回到了28世纪,却被时空安全局的自动追踪器盯上,送到了局长办公室。坐在导演位置上的是马勒。这个“从不通融”的人自然会把任何偷渡者送上月球。但是这个轮回是怎么开始的呢?成了偷渡者的马勒百思不得其解。

(2)读一读美国作家罗伯特·海因莱茵1959年出版的科幻小说《你有鬼——”很有益处。作者假设美国洛基地下城时空劳工总部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在1970年使用美国制造的坐标转换器来到纽约,结识了一个写告白故事的人。他今年25岁,原本是双性恋,女孩时叫珍妮。他未婚先孕,他的女婴被一个谎称是他叔叔的人偷走,但他自己却接受了手术变成了男人。“我”答应帮“未婚妈妈”找到那个玩弄并抛弃她的男人(他)。于是他们来到了1964年的时空,“我”在1945年从医院的育婴室偷走了婴儿,把她送到了孤儿院。然后,“我”在1963年找到了和珍妮玩时空的那个人,在1985年把他送到了洛基地下城,让那里的中士把他招去工作。最后,“我”在1993年回到总部休息,解释说“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原来“我”就是珍妮!不仅如此,“我”还是1945年那个孤儿院的婴儿,1963年未婚先孕的女孩,1970年写了告白故事的男人。更有甚者,“我”还是那个偷走婴儿的“叔叔”,那个和珍妮一起玩耍的男人,那个在1985年被押送到洛基的家伙。所以,在角色意义上,我既是母亲又是父亲,是儿子又是女儿。这些矛盾和纠结都发生在“我”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之间。荒谬就是荒谬,但是,“我知道我是哪里人——但是你们这些鬼,你们是哪里人?”强调的引文是作者借主角之口提出的问题,答案自然是读者自己做的。

(3)互动时间旅行的人很可能会遇到过去和未来的自己,作为第三者观看甚至干扰自己过去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或者作为第三者看到甚至干扰自己未来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这本身会影响你现在的生活吗?美国作家罗恩·克拉特(Ron Clutter)的《对抗时间的寻根之旅》(Journey to the Roots against Time)中描述,莎莉·滕布罗克(Sally Tenbroeck)小姐租下时间机器人“蜗牛壳”(snail shell),带着男友蒂姆回到过去的时空探索宝藏。当他们找到藏宝地点后,便回到现在的时空去探险。这些作品都肯定了不同时代自我互动的可能性。上面分析中提到的“自己”,也可以用“他”来代替。换句话说,我们也可以进入过去或者未来的时代去观看甚至参与当时人们的生活。这本身会改变当事人的命运吗?这样的问题对于在高度理性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充满务实精神的人来说,自然不是问题,因为目前并不存在;然而,二十世纪由高科技和科幻小说培育的新一代人熟悉这类问题并津津乐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4)时空漏洞南斯拉夫作家戈兰·赫德克的科幻推理小说《指环》独树一帜。作者回避了时间旅行的具体手段,而是利用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构思了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我”作为一名科学家,不仅拥有并能驾驶一台时光机,还利用新技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在五分钟内学会了古荷兰语。回到十七世纪,在香料等同于黄金的阿姆斯特丹,我用一品脱干辣椒换了一枚钻戒,带回了二十世纪。我不想费事去找新的珠宝商,所以我总是去同一个珠宝商,只比前一个早一个小时。就这样,对我来说,珠宝商自然是熟识的源远流长的友谊,而对珠宝商本人来说,我每次都是新顾客。而且每次来都是买同一种戒指(确切的说是同一个戒指),同一个戒指可以卖很多次!回到20世纪后,“我”同时卖出94枚一模一样的钻戒,大赚了一笔,但即使对此深感怀疑的检察官知道真相,也对“我”毫无办法。通过时间旅行从事“投机”交易是一种新的致富方式!

结论

时间旅行还没有揭示它的现实可能性。尽管如此,提出这个概念还是很了不起的。总的来说,人类虽然还缺乏穿越时空的实践,但已经在幻想中畅游在时间的长河中,由此产生的科幻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当然,从幻想到现实,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主体都是一个过程(因为生活本身也有一个过程)。换句话说,旅行者本人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并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旅行者超越自然时间的节拍,走向未来世界,必然会以相应的加速度变老,超过一定限度后死亡。如果旅行者逆转时间的方向,移向过去的世界,那么他们必然会以相应的速度变年轻,甚至进入出生前的状态。这样,旅行者就不再是原始意义上的主体,也就不可能完成相应的旅行。自从威尔斯提出“时光机”的想法后,人们在制造这种机器方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相应地,科幻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常常对此含糊其辞。其实这种机器本身也摆脱不了时移规律的制约。人们能否克服上述问题,使自己不仅在空间,而且在时间中自由旅行,历史的发展终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