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三必修课,概述中国古画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其发展如下:

1,绘画的萌芽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随着制石方法的改进,原有的工艺美术得到了发展。然而,在几年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绘画的例子还只是绘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图案。但近年来,中国多个省份发现了岩画,这使得历史学家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有许多描绘人的图像,其中一些可以称为一个巨大的系统。内蒙古阴山岩画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祖先在大约一万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许多这样的图像,这些相互联系的图像把整座山变成了一个长达300公里的画廊。大概是宗教或巫术的启发,促使我们的祖先孜孜不倦地创作这些图像。在苏北连云港孔王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图像。

2.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讨论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还是要看偏远地区神秘的岩画。在云南省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岩画的构图趋向于更加复杂,岩画的内容也从单一的物体发展到了相互联系的、动态的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然,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在画岩画时没有任何边界限制,岩面也没有任何处理。他们的创作不受限制。

所有这些变化都源于陶器和木制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们立刻发现这些材料是绘画的绝佳场所,因此这些物体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颜色和丰富的图案。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以古朴、生动、多彩为特征,是我们祖先的杰出创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仰韶式彩陶是Xi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中最具特色和耐人寻味的,这种图案的具体含义一直在猜测之中。庙底沟彩陶最引人注目的形象是绘在陶罐上的鹳和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画中以写实手法描绘的鸟、鱼、斧,据说代表了鹳族与鱼族合并的历史事件。此外,青海大同出土的马家窑式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乐舞蹈的情景,是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3.先秦绘画概述

整个“先秦”时代,春秋以前属于奴隶社会,战国以后进入封建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推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也不例外,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先秦绘画遗存却非常少,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多数绘画都是画在易腐的木头或布上。在许多商代墓葬中,特别是在商代皇室墓葬中,发现了彩绘布和丝绸的遗迹。可以看出,当时使用颜料作为颜料来画物体是非常广泛的,黑色和红色这两种基本颜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说当时的漆画上经常摆放着闪亮的青铜器和白陶,很有观赏性。在殷墟中也发现了建筑壁画的遗迹,在白灰色的墙壁上用红黑色绘制的卷曲而对称的图案颇具装饰性。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寺庙壁画的创作记录,楚国屈原的名作《田文》就是看了楚王庙的壁画后作出的。

幸运的是,长沙楚墓出土了两幅战国帛画,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两幅画都描绘了墓主人的肖像,一幅是一个女人,上面画着一只飞翔的龙凤;另一种是有地位的男人,驾龙或龙舟。用墨线勾勒出的侧面人像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是两幅画的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龙斗士》中画家表现出来的技巧要娴熟得多。

4.秦汉绘画概述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事实上,为了宣传成就和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的统治者也重视绘画,因为绘画可以为他们的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西汉武帝、赵迪、宣帝时期,绘画成为奖励功勋的有效方式,宫廷壁画成就非凡。东汉皇帝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还提倡“天人合一”、“傅锐”,标榜忠孝节义的吉祥意象和历史故事成为画家们共同的创作主题。汉代厚葬的习俗,使我们有可能从今天陆续发现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墓中,看到当时的绘画遗迹。秦汉艺术以其深沉豪迈的精神,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5.汉代帛画

汉代画在丝绸上的作品很多,但历经千年,留存下来的很少。目前最重要的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和山东临沂金雀山出土的西汉帛画。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帛画含义最为隐晦,学者们的解释极其多样。但一般认为,帛画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描绘的是天界和冥界,中间两部分则表现的是已故后夫人的生活场景。对墓主人和各种神、鸟、兽的描写极其生动,线条流畅挺拔,色彩庄重典雅,显示了西汉绘画的优秀水平。此外,马王堆三号墓三幅帛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除了墓主人,他们还描绘了“指引”和礼仪仪式的内容,非常精美。金雀山帛画的内容与马王堆汉墓类似,上面是月、月、仙山,下面是龙、虎、鬼。中间部分描绘了墓主人的人生。这幅《无骨》与素描的结合体现了汉画的技法。

6.三国,晋,南北朝,隋唐。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一个统一和分裂的过程。先是魏、蜀、吴分裂,然后司马家统一到西晋。然而,十六国连年战乱让中国再次进入分裂时代。5世纪,由北魏的统一和相继分裂而形成的北朝和由宋、齐、梁、陈取代的南朝对峙。政局不稳,时局混乱动荡,带来了普遍的经济衰退,但意识形态领域却发生了非同寻常的变化。此时的统治阶级早已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民间风气也已俯仰。混乱的社会为宗教的传播和扩散创造了绝佳的机会,社会各阶层对佛教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和更广泛的接受。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图像之一,书画艺术此时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绘画中的人物画有了突出的发展,但对其他物象的描绘还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隋唐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时期。隋代书画,承前启后,正在酝酿新的风格的出现。初唐书画继承隋代风尚,崇尚法度,但已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一转变完成于盛唐。各学科的画家层出不穷,风格趋于健美和飞扬。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人物画(包括宗教画)和山水画,显示了唐代绘画的杰出成就。中晚唐绘画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影响直到五代仍能体现出来。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变化更多的体现在书法艺术上,楷书真正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没有书法显著,但社会风气的变化和佛教崇拜的兴起,让原本简单明了的绘画变得更加复杂。曹步兴创立了佛教绘画,他的弟子谢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作为绘画成熟的标志之一,南方出现了顾恺之、、、张僧繇等著名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曹、、田僧良等。画家的身份逐渐进入史书的书写,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和动物画发展最为突出,而中国绘画的其他学科远未成熟。东晋时传世的《洛神赋》中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背景,山水画的逐渐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是为教会和国家服务,“知识取决于镜子的绘制”。这也是当时绘画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