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唐太宗的400字历史论文。

屠绪牟在《唐太宗贞观失守述评》中指出,根据历史事实,唐太宗在道德、政策、治国方面都有许多失误,他的许多失误足以导致其家破人亡,除非忠厚聪明的人做出补救。

贞观之所以叫“治”,一方面是因为唐高祖的治国方略,广纳贤才,直言可谏,悄悄养民,在贞观前期有延伸效应,与隋末之战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它是唐太宗和唐高宗授意史家在《贞观史记》中藏恶扬美的结果。

首先,太宗在国内失德,也在一定程度上害了国家。

在专制时代,中国以“家天下”为政治特征,君主治国的基础自然是治家,所以君臣父子伦理是治国之本。

但唐太宗却攻杀了弟弟,强迫父亲打坐,抢走了叔叔李渊的妃子,抢走了弟弟元吉的妻子。

可见,唐太宗在封建时代是不具备仁孝治天下之德的。

此后,唐皇室* * *,废储,灭宗室,乱灾案件层出不穷。

如松说“唐三刚不正,无夫妻,源于太宗”,这是一个确定的理论。

从这个角度来说,唐太宗并没有创造一个太平盛世的必要。

其次,唐太宗的一再偏袒使贞观政治失去了法度。

侯破高昌时,率兵大肆掠夺财宝,导致“数郡光秃秃,岁月不饶人”的恶果,被依法收监,只因岑文本说情,太宗放人。

后来唐太宗诏皇太子取库之宝,不受公司限制,于是太子取之过度,之子张上书谏。王朝初期,太子派人打他,差点打死!太宗没有追究。

同年,洪仁,一个贪婪的政党,犯了罪,该死。太宗亲自作秀保命。

抛开史书上唐太宗关于法制的光辉语录,这样的例子也不少,用来对比研究贞观时期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

第三,唐太宗在位时,一直梦想恢复封建诸侯制度,这种制度已被历史反复证明最容易导致内乱和亡国。

就此而言,唐太宗本人不仅不明智,甚至有可能给国家带来灾难。

第四,唐太宗在边疆的失策,骄横害民,导致了外扰内乱的严重后果。

贞观元年,各州宣称岭南冯昂谋反,唐太宗命将军派姜、凌数十州之兵,险些酿成一场可能给华南带来灭顶之灾的不义之战。

贞观十六年平定高昌后,唐太宗拒绝接受高昌子弟为诸侯的劝谏,反而派兵守地,劳民伤财,导致土耳其入侵。

贞观十七年,真心亲近的薛延陀,先是被允许结婚,后又出轨,却怀着恶意埋下外交不诚实的后患。

几年后伐韩,薛延陀领兵至边,唐朝十几州不宁。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不听劝告,多次大规模进攻朝鲜。最后,士兵们筋疲力尽,狼狈而归。

唐太宗忏悔但从未悔过,随后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战争。

为制造大量海军军舰进攻朝鲜,不仅服务了江南十二州人民,也影响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

最后在“蜀人苦战造船之战”的情况下,州县督抚被逼得又严又急,百姓卖不起田产房子和孩子,粮价又贵,引起雅、琼、梅人民造反。

朝廷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平息内乱,唐太宗本人也在民众的反抗声中突发疾病去世。

因为唐太宗大喜过望,威胁百姓,扰乱外界,几乎重蹈隋朝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