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法海是一个怎样的人?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一个叫法海的人吗?
的确,唐朝有个著名的和尚。他的法名是法海。他不仅是当时有名的高僧,也是有名的大臣,爹裴秀,以宰相的身份一举成名。
佩修崇佛,他和同时代的庞云、白乐天、李敖、陆根等在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自武宗灭佛后,佩修竭力抗争,但中年后开始吃素,抛弃一切欲望,焚香念经,世人称他为“河东大士”。于是,裴修送身材矮小的裴文德入佛出家,也就是后世所知的法海和尚。
据《金山寺志》、《丹徒县志》、《京口三山志》、《京口山水志》等相关资料记载,金山寺的创始人老禅师法海实为裴秀之子裴文德。法海出家后,按照父亲的安排在湖南巍山修行,后到江西庐山参禅,最后到镇江嘉善泽心寺打坐。
但此时,始建于东晋的泽心寺却坍塌了,杂草丛生。46岁的法海跪在残存的佛像前,发誓要修复寺庙。为了表示决心,他直接点了一根手指。......
从那以后,老和尚法海住在山洞里,开山种田,潜心研究佛教。估计是佛祖开了眼界,有一次法海在挖寺庙的时候不小心挖出了一批黄金,但是老何还是不为所动,交给了当时的镇江巡抚李奇。李奇扮演唐玄宗,皇帝深受感动。他下令将黄金运回法海修复寺庙,并将其命名为金山寺。此后,泽信寺改名为金山寺,法海被尊为“金山寺祖师”。
目前,在金山寺塔西下侧仍有一个“法海洞”(又名佩公洞),相传是法海建寺时居住的山洞。
那么这样一个高僧是如何成为一个爱管闲事、顽固不化、古风十足的“守护者”、遭人唾骂的和尚的呢?
历史上的法海从来没有拆散过别人的夫妻和家庭,当然也没有遇到过白蛇。历史上最早的白蛇传故事来自明末冯梦龙编撰的永镇白蛇雷峰塔。然而,故事中的法海是一个真正的和尚,这个故事是对世界的一个警告。其中的白蛇形象是对爱情的渴望。反正不是那种认真的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仅仅是爱。冯梦龙的这个故事更多的是人在欲望面前的表现。.....
但故事流传之后,讲故事的人和小说爱好者又重新创作,赋予了更多的元素。当然,爱情是其中之一,但最重要的是法海的建立和封建礼教对现实世界的禁锢。明清时期是封建礼教的鼎盛时期,人们期待这样的故事,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控诉,也是正常的。
可怜的主人法海也因此成了文艺作品中最难以磨灭的反派。发生在杭州西湖边的感人爱情,江苏镇江金山寺的敲钟念经老禅师,西湖边的古塔和金山上的寺庙,在空间和距离上都很遥远。应该没有太多交集,那怎么能联系起来呢?
据冯梦龙《警世志》记载,徐贤、白娘子在镇江码头附近开药店后结识了金山寺的法海禅师,从而使法海卷入了这个传说。
还有白蛇是怎么来的?
据《金山寺》记载:“蟒洞,在左峰之侧,幽险,深达四五米。过去白蟒咬人,配配头陀赶之。”
老和尚法海在山上建庙时,经常有一条白色的大蟒蛇从悬崖上爬出来,人们都不敢在山上烧香。老和尚勇敢地与白人搏斗,最后把他赶到了河边。
宋代诗人张商英又有一首诗赞美他:
“半石室安禅,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芒化龙为海,留老僧在岩。”
总的来说,白蛇传的故事原型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