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设备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最简单的粉碎工具杵臼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出现了。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00年,杵臼进一步演变成一种踏板钹。这些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初步具备了机械的雏形,但它们的粉碎动作还是断断续续的。
最早的具有连续粉碎动作的粉碎机是公元前四世纪公共交通阶级发明的畜力粉碎机,另一种具有连续粉碎动作的粉碎机是辊磨机,出现的时间比粉碎机稍晚。公元200年后,中国的杜宇等人研制出了连续机器水锤、连续水磨、水转连续磨等。在脚踏锤和畜力磨的基础上,把生产效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些机器不仅用于谷物加工,还扩展到其他物料的粉碎作业。
现代粉碎机械是在蒸汽机、电机等动力机械逐渐完善和普及后产生的。蒸汽机驱动的辊式破碎机出现在1806;1858年,美国的布莱克发明了破碎岩石的颚式破碎机;美国65438-0878年研制了具有连续破碎作用的回转破碎机,其生产效率高于间歇破碎作用的颚式破碎机。1895年,美国威廉发明了低能耗的反击式破碎机。
与此同时,研磨机也有了相应的发展,用途广泛的球磨机出现在19世纪早期;1870在球磨机的基础上,开发了粒度均匀的棒磨机。在1908中,创建了无研磨介质的自磨机。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美国和德国先后研制出辊碗磨、辊盘式磨等立轴中速磨煤机。
这些粉碎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粉碎作业的效率。但由于各种物料的粉碎特性不同,不同的行业对产品的粒度要求也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创造了多种粉碎机,如轮碾机、振动磨、涡轮磨、气流磨、风扇磨、砂磨机、胶体磨等。到20世纪70年代初,已制造出每小时产量5000吨、最大给料直径2000毫米的大型回转破碎机和能将物料研磨至粒度小于0.065438±0微米的胶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