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角度看美元指数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澳元兑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关系
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国际外汇市场美元汇率的指数,用于衡量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动程度。美元指数一开始是参考1973、10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动的几何平均加权值计算的,以100点为基准衡量其价值。1999+10月1欧元推出后,用于计算美元指数的货币从10调整为6,欧元成为最重要、权重最大的货币。目前欧元在美元指数中权重最大,占比57.6%;其次是日元,为13.6%;接下来是英镑11.9%,加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对美元指数走势的分析可以间接反映美国出口竞争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货币,不仅行使世界货币的职能,还充当全球避险货币。在全球经济运行良好的情况下,美元的走势主要体现在美国与其他几个国家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基准利率、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一旦世界经济出现问题,资金避险需求将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市场对美元指数走势的预期、美元指数本身的历史周期等因素也会影响其走势。
一般来说,美元指数和大宗商品价格存在跷跷板效应。美元指数强势时,商品一般会表现弱势,美元指数弱势时,商品会表现强势。这背后的逻辑可能在于两个方面:第一,美元是大宗商品的定价货币。如果商品供求基本面不变,以美元定价的商品会走弱,这主要体现在货币层面,即美元走强意味着美元的购买力会增加,即同样多的美元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反之,则相反。第二,作为美元资产吸引力的参考指标,在商品供求不变的情况下,当美元走强时,意味着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会增加,这将导致资金在美元资产和商品之间的转换,从而导致资金从商品市场流出,商品价格下跌,这主要体现在资产配置层面;反之亦然。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分析中,美元指数的分析是重要的一环。接下来我来解释几个分析角度。
从经济和通货膨胀预期的角度分析USDX。
经济数据方面,美国2016年第一季度GDP增速终值下修至0.8%,第二季度GDP增速初值为1.2%,预期增速为2.6%。虽低,但仍高于一季度增速,连续9个季度保持正增长。虽然个人消费支出增速超预期,进出口数据也有所好转,但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和政府支出下降直接导致二季度GDP增速预期偏低。
二季度民间库存增速从一季度的-0.41%降至-1.16%,再库存的大幅下降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至-1.68%。但由于债务收缩预期和财政支出下降,政府支出增速也持续低迷,二季度增速也从0.28%下滑至-0.16%,时隔6个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尽管如此,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率和进出口数据仍然非常好,尤其是个人消费。占美国经济近70%的个人消费支出第二季度增长2.83%,远高于第一季度1.1%的增速。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保持改善势头,就业增长势头仍然良好,股市也保持高点。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保持美国个人消费的高增长率。
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8.7万人,创2065,438+05和65,438+00以来新高,预期增加65,438+08万人。6月失业率上升0.2个百分点至4.9%,预期为4.8%,主要是劳动力参与率小幅上升至62.7%,前值为62.6%。美国就业市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我们来看看欧元区、英国、日本等几个国家的经济和就业表现。一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速降至1.6%,失业率维持在10.65,438+00%的高位。如今,欧元区也受到负面事件的影响,如英国退出欧盟事件和银行业危机。2015年英国GDP增速开始下滑至2.33%。2016上半年增速继续低于2.33%,失业率4.9%。未来,它将面临英国退出欧盟对经济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日本和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仍在,但经济从未好转。一季度GDP增速降至0.9%,失业率为3.1%。安倍经济学只能寄希望于新三支箭。
从通胀预期来看,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中的通胀预期显示,美国7月通胀预期终值为2.7%,5年后为2.6%。尽管通胀预期有所减弱,但仍维持在高位。从欧元区、英国、日本的物价指数来看,通缩格局已经连续下调或维持,更不用说通胀预期了。
所以美国的经济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低于预期,但相比欧、英、日已经很不错了。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通缩预期相比,今天的美国仍然存在通胀预期。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对当前美元指数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基准利率和政策的角度分析USDX。
从静态基准利率来看,美元相对于欧元、英镑、日元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未来这种优势变化取决于宏观政策的演变。
美国政策方面,5438年6月+去年2月美联储加息25 BP后,加息政策节奏放缓,但主要原因还是外部因素,比如英国英国退出欧盟事件。至于后期,随着全球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爆发,市场对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预期在升温,而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逐渐减弱。尽管如此,与欧、英、日的量化宽松预期相比,美联储的宽松预期明显较弱。
从欧、英、日等国的政策预期来看,可以概括为“QE扩张+降息”和财政扩张的政策组合。在欧元区,QE从600亿欧元增加到800亿欧元,债券购买扩大到投资级公司债券。未来,QE扩张和降低利率是可以预期的。英国方面,在7月份维持宽松政策不变后,8月份加大政策宽松步伐的预期有所加强。日本,从QE扩张到降息,再到安倍20-30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一切都在刺激过程中。
因此,从利率和政策来看,美联储的政策宽松步伐弱于这些国家,基准利率差将继续扩大优势,这将有利于美元指数。
从市场预期和风险规避的角度分析USDX。
市场预期角度。从2015开始,市场就一直在期待美联储加息,而这种加息预期在2015下半年会逐渐增强。随后,我们看到美元指数在2015下半年逐渐走强。事实上,12年6月,美联储正式实施了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加息政策——25bp。
随着首次加息尘埃落定,市场预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首先,从历次加息后美元指数的走势规律来看,历史上有过几次从加息前的上涨到加息后的下跌。在这一历史规律下,市场对美元指数的走势从上涨预期逐渐转变为下跌预期。其次,上半年两次议息会议后,欧洲央行发表言论称量化宽松的规模和节奏低于市场预期,直接导致美元指数盘中出现两根大阴线,破坏了上涨的技术形态,削弱了美元指数。最后,随着时间进入2016下半年,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由乐观转为谨慎,随后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逐渐减弱。尽管其他经济体也存在各种问题,但这种加息预期的减弱也推动了美元指数的下跌。
对冲角度。2016年,从欧洲德意志银行坏账危机到英国退出欧盟公投,再到最近欧洲银行业危机再起,法国恐怖袭击,土耳其政变,黑天鹅事件频发,让市场屡屡措手不及。展望后期,意大利公投和美国大选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未知的下一个黑天鹅事件也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e .从CFTC立场的角度分析USDX
正如经济运行有其历史规律一样,美元指数也有其历史周期。到目前为止,美元指数的周期大致是5-7年。参考历史规律,这波美元指数的高点在2017附近,形成高点的具体时间仍需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
此外,分析美元指数的持仓结构,也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美元指数后期走势预测的准确性。从机构最新持仓数据来看,近期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基金多头头寸有所回升,净多头头寸也有明显回升。与此同时,美元指数的重心从5月份开始逐渐上移。因此,从机构持仓来看,近期美元仍有上涨的可能。
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很多,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不同时期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此,在分析美元指数未来走势时,既要分析主要矛盾又要关注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分析次要矛盾,从而形成对美元指数未来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