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蛋鸡生产还存在哪些问题?

2006年,中国禽蛋产量超过280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8%,其中鸡蛋2400万吨,约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40%。1992年,我国鸡蛋人均占有量达到8.7公斤,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6.6公斤;从65438年到0996年,人均鸡蛋拥有量达到16公斤,超过了发达国家13.5公斤的平均水平。2006年人均占有量接近18kg。我国蛋鸡业虽然取得了如此快速的发展,但目前的生产水平仍然较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产品质量较差,养鸡环境污染令人担忧。特别是2004年初,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可以说明我国蛋鸡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蛋鸡生产成本控制

在中国,相对于人均消费鸡蛋17 ~ 18斤,作为一个收入水平不高的国家,已经足够了。21世纪,随着消费模式主体的转移,人均消费水平不会继续大幅上升,中国蛋鸡产业将进入缓慢增长的“平台期”,产业发展将趋于饱和,这将导致蛋鸡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即使是高产,也不一定是丰收,甚至是亏损的局面。如果蛋鸡生产者长期面临微利或亏损的局面,既不利于蛋鸡产业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消费者需求的稳定。

我国虽然是蛋鸡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蛋鸡的单位面积产量、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仍然不如其他先进国家。料蛋比达不到正常水平,饲料成本居高不下,料蛋比为3∶1。现在需要努力的方向是控制发展总量,提高良品率水平和整体质量。同时大大节约了成本。如果能将我国蛋鸡的社会平均单产提高到1.5公斤,可减少蛋鸡3-4亿只,按每只鸡20元的投资成本计算,每年可节约投资60-80亿元。如果把支持养鸡的投入算进去,总节约会更多。

2.产品质量问题

鸡蛋的质量和卫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食用绿色、安全、营养、健康的鸡蛋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目前我国蛋鸡业在这方面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药物残留、鸡蛋品质差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破坏了蛋品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了蛋鸡业的健康正常发展,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也影响了人们对蛋品的消费心理和正常需求。

从技术角度讲,鸡蛋最重要的卫生质量是疾病控制、沙门氏菌检疫、药物残留控制和饲料原料质量控制。①鸡的健康状况、使用的饲料原料质量、药物等因素造成蛋品质量下降,如褐壳蛋鸡蛋壳颜色常出现深浅不一,蛋壳表面粗糙并有暗褐色斑点附着,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不符合鸡蛋出口标准;②鸡蛋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阳性率高,部分特异性检测药物残留超标,不仅是我国鸡蛋出口的主要障碍,也是目前蛋制品进入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制约因素。③在蛋鸡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没有对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给予应有的重视。鸡粪随处堆放,污水四处流淌,死鸡被随意丢弃或出售,也是蛋鸡疾病难以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

3.产品层次单一的问题

缺乏真正优质高档的蛋制品,无法满足不同消费阶层和群体的需求。一般来说,产品再加工的增值可以达到1 ~ 3倍。蛋制品深加工是刺激消费增长、稳定蛋鸡生产、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举措,也是蛋鸡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国外很多经验告诉我们,我国蛋鸡产品应重点发展加工技术与工艺、自动化鸡蛋加工机械、清洗、消毒、分级蛋、液体蛋、分离蛋、专用蛋粉、生化制品等。,并加以推广应用,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4.小规模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

小规模和大规模生产是目前我国蛋鸡生产的基本结构。我国蛋鸡业规模小、规模大的结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大量小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生产方式和我国农村经济的不发达导致了我国农户资本投入的缺陷,从而决定了以小规模生产方式为特征的我国蛋鸡业的客观资本基础。

(2)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以“大集团”为特征的蛋鸡业形成的客观人文基础。人多地少的矛盾和种植机械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工业化发展的限制等原因,这部分剩余劳动力无法有效转移,从而形成了蛋鸡业“大集团”的客观人力基础。

(3)蛋鸡业投资或多或少,技术相对简单,基本不存在进入壁垒,使得我国养殖户小规模投资蛋鸡业成为可能。我国蛋鸡产业成长期的小规模和大规模蛋鸡产业结构为蛋鸡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我国蛋鸡产业进入缓慢增长的“平台期”后,小规模和大规模的群体结构缺陷及其带来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缺陷或障碍”越来越明显,严重制约了我国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①小规模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是价格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蛋鸡产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蛋鸡生产的周期性生物学特征和鸡蛋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的经济学特征是典型的“蛛网不稳定”条件,使得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均衡点越来越远,导致价格大起大落。(2)小规模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降低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不能有效配置社会和自然资源。③小规模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难以实现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现代生产方式。(4)蛋鸡小规模、大规模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蛋鸡无法直接向终端市场销售产品。这样中间商就成了蛋鸡实现产品销售必不可少的环节,导致产品销售成本较高,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蛋鸡产业结构导致产品交易成本不合理。⑤蛋鸡小规模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在技术改造和推广方面还存在障碍,更不用说技术创新了。⑥小规模生产不利于产品的深加工。

现在应该理性思考的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以中等规模为主体,大中小规模并存的产业结构模式,引导和鼓励蛋鸡产业向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加强蛋鸡产业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强市场潜力开发,强化品牌战略意识,增加出口贸易,扩大市场份额,逐步形成四季均衡的供应环境。

5.环境污染

无论哪种饲养方式,环境污染的一个相同来源就是鸡本身。一只鸡是污染源,养鸡场是排污场。鸡的肠道长度只有其体长的6 ~ 7倍。此外,代谢率高,饲料通过肠道快,粪便中残留有机物比其他牲畜多,氮磷流失量大,造成空气、土壤、水体污染。养鸡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各种有害气体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排放到大气中加重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配合饲料中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大量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残留在蛋制品及其粪便中,不仅影响蛋鸡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健康,而且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还有病原微生物,高铜高锌等重金属污染环境。

蛋鸡忽视公共卫生,导致水、土壤、空气污染。中国蛋鸡业的发展忽视了成本转移(环境成本)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蛋鸡养殖场不重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很少考虑养鸡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国家也缺乏具体的相关政策措施。

6.蛋制品的品牌和商标。

品牌竞争是未来产品竞争力的唯一出路,品牌驱动的产业发展成为蛋鸡产业的发展方向。一个好的品牌是由产品的优良品质来保证的,需要通过长期持续的打造和维护来培养。品牌代表:声誉、安全、营养、价值、身份和信心。一旦根据消费者的价值观选择了品牌,人们就会对品牌忠诚,并传达品牌价值。品牌被图案化,注册,成为商标。商标和品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商标一旦注册,就获得了“名牌”的专利权,可以受到法律保护,其他企业不得冒用。

很多年来,中国消费者吃的鸡蛋基本上都是在自由市场上随便挑的,没有品牌。随着产品时代向品牌时代的转变,现在的社会消费已经发生了变化。鸡蛋进入超市。如果没有品牌,不仅买的人少,价格也低,甚至无法进入市场。目前很多区域性或者大型龙头企业都注册了自己的鸡蛋商标,但是还有很多中小养殖户还远远没有意识到品牌和商标的重要性,这对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