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疑问

中国饺子

交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北宋时期(1023)在成都发行。

据清代《续通典食货》中的“币商”记载,每三年要交接一次子弟,这是由于宋代携带铜钱、铁钱不便所致;到了宗申时期,交子被官方认可,也就是熙宁初年,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公文。

源流

最初的交子是商人自由发行的。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一种“跨店”,专门为携带巨款的商人做现金存放业务。储户将现金交付给店主,店主将储户存入的现金金额临时填在一个用纸做成的纸卷上,然后返还给储户。储户提取现金时,向店主支付30便士的利息,即支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质券叫做“交子”。此时的“交子”只是一张存取款凭证,而不是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饺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了专门发行和交换“饺子”的饺子商店,并在各地设立了饺子子商店。因为饺子的店主都是信得过的,随时可以拿,而且印刷的“饺子”图案精美,隐为记号,黑红相间,手写的字别人很难伪造,所以“饺子”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对于商家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处理硬币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以变成现金的“交子”支付货款的情况越来越多。正是在反复流通的过程中,“交子”逐渐具有了信用货币的性质。后来,饺子的店主发现,只使用他们的部分存款不会危及饺子的声誉。于是他们开始印制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流通。这个“交子”已经是造币的象征了,真的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仍然是民间出具的“亲疏”。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店主都守法守信。一些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店主,恶意欺诈,滥发后闭嘴,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不了其他业务而破产,使发行的“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储户无法取钱时,往往会挑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镇时期(1004-1007),益州周知张勇,整顿娇子店,肃清不法分子,由16名富商独家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得到了政府的批准。

宋仁宗天盛元年(1023),政府设立益州交子署,由京朝官员一至二人担任主管,主持交子分发,并“设立纸抄所,以纠正伪造之弊”,严格控制其印刷过程。这就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角子”。比美国(1692)、法国(1716)等西方国家早六七百年,所以也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官角子”发行初期,其形制仿照民间“人伦”,加盖国家国玺,但暂填钱数不一,一般一致为十,并规定了流通范围。宋仁宗,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当我到达宋神宗时,我把它改成了一致和五百种语言。发行额度也有限制,规定每个板块分三年(正好两年)发行,以新换旧。第一交子发行债券1256340,准备金36万(以四川铁钱为钞),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基本上限于四川。后来虽然在陕西、河东流行,但很快就被废除了。

宋徽宗大关元年(1107),宋政府将交子改为尹倩,交子改为尹倩。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用“交子”外,其他道路均改为“尹倩”。大关三年(1109),四川改交子为尹倩。“尹倩”与“交子”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以“钱”为单位。“尹倩”有优秀的纸张,印刷,图片和印章。但是,“尹倩”不给纸币,也不允许兑换,所以纸质券的价值一落千丈。到南宋嘉定时,每捆仅值100便士现金。

到了元代,纸币制度进一步完善。意大利旅行家凯尔·波罗(Kyle Polo)来中国时发现了元朝使用的纸币。在1298所写的《凯尔里的波罗》中,他详细介绍了中国纸币的印刷技术、发行和流通情况。从那时起,欧洲人了解了纸币。美国学者罗波特·坦普尔说,“欧洲最早的纸币是在中国的影响下,于1661年由瑞典发行的。

据说北宋传世的著名“交子”钞版已被日本人收藏。

历史意义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的“白鹿皮币”和唐宪宗的“飞钱”。汉武帝时期,由于连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造“三铢钱”和“白金币”(一种用银和锡制成的金币)的同时,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以宫廷的白鹿皮为币材,每枚一平方英尺,四周彩绘。每枚鹿皮币固定价值40万元。由于其价值与皮币的价值相差甚远,“白鹿原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的馈赠,并没有在流通领域使用过,所以并不是真正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在唐朝中期。那时候,商人外出做生意要带很多铜钱,很不方便。他们先给政府发凭证,凭证上记录了名额和币数,然后拿着凭证去异地取钱购买商品。这种代金券叫做“飞钱”。“飞钱”本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不干预流通,不行使货币职能,所以不是真正的纸币。北宋四川成都的“交子”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非偶然。它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流通需要更多的货币。当时铜币短缺,无法满足流通中的需求。当时四川普遍使用铁钱,由于价值低,重量大,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那时候一个铜币值十个铁币。每千铁币重25斤,中钱13斤。买一块布要2万元,重约500斤,需要汽车搬运。所以客观上存在对轻货币的需求,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在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国家货币并不统一,有好几个货币区,而且各自为政,并不常见。当时有13路(宋代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铜钱铁钱并用。各货币区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可以防止铜铁货币外流。再加上宋朝政府经常受到辽、夏、金的打击,军费和赔款支出都很大,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各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出现。

“交子”的出现方便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金的不足,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大成就。此外,交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在印刷和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出生地考证

以前研究者认为成都东门的交子街应该是正式印刷交子的地方。因为《成都方成古迹考证》对成都东门的交子街有这样的解释,“街名叫交子时,是宋代品尝交子的事。”

但当地钱币收藏者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因为根据《成都财政》中的文字,“北宋宜州交子铺是四川历史上最早的货币金融机构,而宜州交子铺是国家批准的最早的纸币发行机构。”显然,说印钞机构是印钞地是没有依据的。也就是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交子街”是“交子”的发源地。由于“交子”诞生至今已有900多年,没有具体的考证,只能从文献中查起。

早在三年前,货币博物馆的詹星就开始从历史典籍中寻找“交子”的发源地。他从图书馆找到了《元代钱币》一书中的一段话:“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增员1人;负责经书的有10人,负责糊书的有69人,印刷的有81人,雕刻的有6人,铸造的有2人,打杂的有12人。用的纸,刚开始是自己立的,交给店员收了。在考虑了它的缺点后,由其他官员决定。隆兴元年(公元1163),差一员特官,迁于城西精忠寺。”

这说明官方的“交子”是在城西的精忠寺印制的,但是900多年过去了,现在成都已经没有精忠寺了。怎么找?后来,在四川省南充市学者丁祖春的帮助下,詹星的求证更进一步。原来,景忠寺始建于东汉颜夕年间,六朝时名安普寺,唐代名景忠寺,宋代改名静音寺。元末明初更名为万佛寺。明末张入川后,毁于战乱。清康熙初年重修,仍称万佛寺,地址在金华,西大门

古钱币的新发现

历史学家一直认为,起源于北宋的饺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钱币博物馆馆长涂解释说,四川的地理隔离导致了交子在北宋的出现,但交子并没有直接参与流通。将饺子带出四川的商人仍需将饺子兑换成金、银、铜等货币进行交易。“交子”是一种有价证券,相当于现在的支票。南宋时期,由于经济发展迅速,铜钱的制造已经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此外,南宋经济主要依靠海外贸易,导致大量钱币流失海外,出现了可以用于民间交易的“蕙子”。公元1160年,临安知府钱率先由政府发行“蕙子”。随着他升任住建部官员,“蕙子”出现了。直到元朝,凯尔波罗才把纸币传到伊朗,然后传到日本和朝鲜。直到500年后,也就是1690,欧洲和瑞典才出现纸币。

纸币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发展的象征。南宋152历史上,纸币使用了100多年,* * *发行了近14亿元的“蕙子”。按照南宋当时1两黄金兑换35枚铜钱的兑换方法,相当于发行了1600多吨黄金。这显示了纸币的重要用途。

具体证据方面,宋代吴的《梦梁录》记载:“建社纸局在赤山湖畔。”赤山,在苏堤第一桥的西南面,面对玉岑山,北面是大麦岭,东面是太子湾。而且,800多年前的另一部古籍《献春临安志》,有现存最早的南宋西湖图。在赤山教场和南山第一桥之间清晰地标着“蕙子造纸局”的字样,从中可以看出蕙子造纸局的大致位置。应该是在杭州南山路、西山路、湖顺路交叉口南山路北侧附近。

摘自:/view/30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