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龙图腾
对龙的崇拜由来已久。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的图腾崇拜。“图腾”是toten的音译,意思是“他的同族”。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有亲缘关系,被氏族视为保护者或象征。这是图腾。氏族经常以这个图腾命名。图腾崇拜曾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在中国原始时代也有。在Xi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陶罐龙纹;在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有一种蛇形钩纹,是古代越人龙图腾崇拜的象征。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红山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出土了墨绿色的玉龙,和良渚文化一样。这说明至少在5000年前,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祖先中的神圣图腾。换句话说,中国和民族的龙崇拜至少有5000年的文化渊源。
那么,龙是一种什么动物呢?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
《管子·水地篇》说:“龙生于水。游五色,所以神。如果你想变小,你就会变成一条蚕。想做大,就藏在人间。欲上则云里,欲下则深渊。”许慎《说文解字》说“龙为鳞虫之长。可静可明,可细可巨,可短可长,春分登天,秋深潜。”罗援《尔雅义》也说:“龙是鳞虫之长。”“它的形状有九种。头像
骆驼,角如鹿,眼如兔,耳如牛,颈如蛇,腹如蝇,鳞如鲤,爪如鹰,掌如虎。它的背上有81个鳞片,数量为九和九阳。它的声音像铜的铿锵声,旁边有嘴有胡子。下巴下面有颗珍珠。"
可见,到了汉代,“龙”已经开始脱离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具体动物形象,成为一种融合了各种动物的灵性和专长的特殊动物。它“吐气入云,能化水火”,“能静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似乎无所不能。此时的“龙”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龙的艺术形象大致一致。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学者认为龙是我们远古祖先的图腾,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
那么,龙最早的原型是什么?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龙现象起源于鱼或蛇。据考古发现,最原始的龙形象是Xi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罐龙纹。它的形状和后来的龙很不一样。呈蛇状、鱼状,是仰韶文化氏族居民的图腾形象。类似半坡的龙纹也在山西襄汾的徐霞遗址中被发现。据此,有学者指出,后世所见的龙的形象和形状是由半坡上的长鱼纹演变而来的。从半坡到夏遗址,龙原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蛇形长鱼。夏人和仰韶文化古人之所以把它作为图腾徽记,反映了他们经常面临洪水,希望人类能像龙鱼一样生活在水中,所以崇拜龙鱼作为民族保护神。
何新在《众神的起源》一书中,曾经怀疑过龙真实存在的可能性,认为龙的真实和实体其实都是浮云。但在他后来的著作《龙:神话与真理》中,他认为“龙”在古代确实存在。它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上的一种叫做Porosus的巨型鳄鱼,或者是古人眼中的鳄鱼、蝾螈、蜥蜴的名称。他指出,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看,鳄鱼的寿命非常长,可以达到百年甚至上百年。而且有些鳄鱼确实有一个奇怪的功能,就是可以敏锐的感觉到气压的变化来预测晴天和雨天。每次下雨前,鳄鱼经常咆哮,“其声如雷,气味可占雨。”这是鳄鱼成为古人眼中的雷、雨、鼓之神的重要原因。在远古人类面对的各种猛兽中,巨型蛞蝓无疑是最神秘、最具威胁的。古代人类对它既敬畏又崇拜,所以往往把鳄鱼视为土神、水神、战神。还应该指出,不仅在中国,在古巴比伦、印度和玛雅文化中,都发现了崇拜焦鳄()的遗迹。
龙崇拜意识的影响波及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自古就有“一龙生九子,九子不同”的说法。神龙九子,性格不同,爱好不同。今天,我们经常在一些具有古代中国风格的建筑上看到姿态各异的龙的形象:
chρwěn:喜欢往远处看,一般是装饰在楼顶。据说可以喷浪下雨,所以用来防火。
普劳(pǔ·劳):他喜欢咆哮和音乐,所以他经常被用来装饰大钟,并在顶部制作按钮。它被用来装饰古代乐器编钟的顶部。
Bì xì:长得像乌龟,擅长搬运重物,喜欢文字,喜欢出名,那就让它搬运一个碑吧。在一些古代石碑下,被碾压的龟形动物就是它。
犰狳(bàn):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所以制作在监狱门上,用来恐吓罪犯。
Tāo tìe:我一生贪吃,所以人们在与食物有关的器皿上装饰它的形状。
金仙(ní):他长得像狮子,喜欢烟火,所以装饰在香炉上。
胡椒地图:看起来像蜗牛。据说它不喜欢被别人随便打扰。它通常善于自我封闭和自我保护。人们把它装饰在大门上,以保持大门敞开,并告诉外人不要擅自闯入。有时装饰在门前的石墩上。
雅姿:相传雅姿生性凶猛,爱打架杀人,所以装饰在刀剑上。
巴西娅:我这辈子最喜欢水了,所以大部分都装饰在桥头哨所、桥洞、桥栏杆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