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石洞院是作文题目。

洞穴来源,人们可能不熟悉。可以提到陶铸,大多数人都熟悉他,知道他是革命前辈,是党和国家的杰出人物,也是郴州女婿(其配偶曾治是郴州宜章人)。事实上,石洞院是陶铸的故乡,永州市祁阳县盘石镇的一个偏远村庄。

陶铸的心是无私的,这是廉政的风格。他出生的地方很迷人。不久前的春天,我和同学郑江、陈新去了祁阳,参观了石洞园。我充满了情感。

洞源,行人稀少,没有噪音,充满宁静,你可以看到青山和王一水库。陶铸故居在水库西边后山的一个高地上。从一个小广场,沿着楼梯,不一会儿,就看到两栋青瓦土坯房,一纵一横。这是陶铸的故居。陶铸生平事迹陈列室就建在故居旁边(如图)。

同学陈新春说,事实上,陶铸故居被水库淹没,变成了水下泽国。

在陈列室多呆一会儿。出来后,站在祁山,俯瞰水库,俯瞰青山,陶铸那个铮铮的身影在脑海中闪过。1908 65438+10月16,陶铸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之后从这里走出,就读黄埔军校,转战南北,投身新中国建设。

1958年,石东园是没有水库的天堂。这年秋天,为满足抗旱需要,祁阳县数万群众如火如荼地进山修建石洞源水库。水库修复蓄水后,陶家湾、元兴、白果村三个村将被淹没。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就住在陶家湾。如何移动陶铸的房子?工程指挥部遇到了一个难题。祁阳县派人向陶铸报告请示。陶铸说:“修建水库是件好事,我想支持它。”随即,他给母亲写信,给祁阳县委发消息:“祖坟可以迁,也可以迁。不允许停止工作。水库一定要修,被淹的房子可以搬到高一点的地方。”没想到,陶铸这么直白!很快,陶家第一次采取行动,拆除了房子,他们的母亲、堂兄妹和侄子住在亲戚家,他们祖父母的坟墓也搬离了洪水淹没的地区。

1961五月,陶铸到基层调研,回到家乡。陶铸平易近人,这让村民们没有距离感。他们倾吐了修建水库带来的影响——房子被拆了,搬到山里去了,生活不方便,有的人没房子住了。母亲还唠叨:当官长大了,老家没了。陶铸觉得村民们说的有道理,于是他对随行的当地县领导说:“鸟也需要一个窝!修水库是好事,但移民要提前妥善安排。”地县领导当即表示会迅速处理。后来施工队进来帮移民盖房子,领导决定先给陶木盖房子。陶铸说:“不行,当务之急是解决山里那些人的困难。”并规定了“三不”,“我的房子不能比群众早一天完工;我的房子不可能比群众高一尺,宽一寸;我家的建材不可能比群众的好。否则,不要。”

村里的老人们倾诉着陶铸的往事——发电机是从广东调过来支援水电站建设的,让石洞院的人们告别了用油灯照明的历史;正是他的关照,石东源组建了水库养鱼专业队伍,成立了自来水厂。

古人大多讲究衣锦还乡,大排场,但陶铸的回乡与古人大相径庭。1951年10月13天,时任广西省委代理书记的陶铸时隔25年后首次回到家乡。此时,提起他的家乡,我打算好好款待一下已经成为大官的陶铸,好好庆祝一下。没想到,陶铸一回来,就给祁阳县委、政府下了一个四章合同——不打招呼、不摆宴席、不送礼、不放鞭炮。

陶铸穿着粗布衣服,带着秘书和卫兵,乘船沿湘江来到潘家埠。上岸后,他穿着凉鞋,戴着帽子,向石洞院走去。母亲看到失散多年的儿子既高兴又惊讶:人们都说他当了大官。他怎么会像个大老粗呢?陶悦梅姐姐忍不住了:“华哥(原名:陶继华),你当大官了。我怎么看着像个老长工?”陶铸笑了:“月梅,你弄错了。* * *的干部不是官员而是人民的公仆,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当年,石洞院村里充满了陶铸和村民们谈笑风生、嘘寒问暖的声音。他拒绝了村民的宴请,吃的是农家饭。他最喜欢吃家乡的发霉豆腐。村民们希望陶铸能从宗族中带几个侄子出来,在城里安排一份工作,让家乡人“沾沾光”。陶铸笑着说:“这些洞穴风景优美,冬暖夏凉。这是一个好地方。粮田虽少,但荒山瘠地开垦不够,林业生产潜力很大。再说我是* * *,不是旧社会的官,做不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事来!”

当陶铸第一次回到他的家乡时,他带走了几瓶发霉的豆腐作为礼物。没有告别和欢迎仪式,也没有宴会。62年后的今天,在石东源的家乡记忆中,依然记忆犹新。

陶铸正式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陶铸在合肥逝世,享年61.969+0.1.30。1978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恢复名誉。

“东风吹暖蓝,最记得家乡的秋景。听说溪水也香,枫叶满霜。”这是陶铸的家乡情诗。

离开陶铸的家乡后,石东源的声音仍然萦绕在我的耳边。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和高尚的为民情怀,是洗涤人心的甘露,是激励人奋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