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的历史演变
这一时期,德化瓷器造型也是大师辈出。其中以何朝宗最为著名,他的观音造像形式多样,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德化著名瓷雕家何朝宗,在《清乾隆泉州志》和《道光福建志》中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人,或云祖生于德化,居郡,若如陶磁,是僧是士,是人间瑰宝;何朝宗,泉州人,或纪昀德化人,现居泉州。如果有陶瓷雕像,就有僧侣和牧师,这是世界的瑰宝。德化瓷器被誉为“东方艺术”,享有盛誉。它被香港、台湾、东南亚、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此外,德化窑制造的笛子,色泽洁白,造型精美,正如明末清初周良工在《岷山传》中所说。但是,如果没有一两个和声,听起来会很悲伤,远出竹林。明清时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交通史上史无前例的事件。这次大规模的远航贸易,开辟了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线,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由于海运的进一步扩大,瓷器的出口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营销的范围还是营销的金额。远超宋元。虽然这一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运输中的地位趋于下降,但泉州地区的陶瓷仍通过私商或其他方式大量出口海外。明代主要由福州港、漳州港输出,明末以后由新兴的厦门港转变而来。与闽南贸易的包括东亚的韩国、日本,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西亚的伊朗、伊拉克、非洲东海岸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5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中国瓷器。瓷器仍然是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德化瓷凭借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地理条件和高超的工艺,很快成为中国的一种外销瓷。而且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它会闻名海外。可以说,德化窑的兴起和发展与海外贸易和适应瓷器出口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它非常重视迎合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佛教在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随后随着中日文化交流传入日本。南洋群岛的人们长期信仰佛教。德化瓷土极好,非常适合烧制圣白观音。烧成的观音,洁白无瑕,温润如玉,充分显示了其超凡脱俗、慈悲宽厚,给人以力量、信任、希望的感觉,容易引起人们的崇敬和信仰。这些造像出口到外国,引起强烈反响,日本和东南亚佛教国家特别喜爱。在日本的基督教徒中,它作为玛丽亚的圣像非常受欢迎,需求量几乎惊人。因此,德化也生产玛丽亚,以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此外还生产武将,这种兵器在闽南地区早已流行,这类兵器明显是伊斯兰的。
由此可见,德化瓷与国内很多窑生产的瓷器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面向海外。德化瓷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繁荣和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位。不断有新收获的水下考古研究成果证明了这一点。“华光礁”和“南海一号”考古中发现了大量属于德化的青花瓷。如前所述,德化窑的工匠们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研究各国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断设计产品的釉色、造型和装饰,使之尽可能地符合消费者的兴趣和要求,所以他们的产品一直能够畅销国际市场。正是因为赢得了如此广阔的销售市场,才促进了德化窑瓷器生产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