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的历史演变

史书记载:“‘中国白’优于中国瓷。”也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德化窑制瓷的起止时间可以用10字概括,即“始于宋代;元·明·余省;清朝衰落。”早在宋元时期,德化万平伦窑就同时生产白瓷,但德化白瓷在明代中期以后才成为全国瓷业中的代表品种。由于德化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独特的瓷土资源、白瓷独特的精细特点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德化很快以生产白瓷而闻名,成为闽南的瓷业中心,代表了中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据考古发掘,宛平仓窑遗址出土有北宋至南宋初的青瓷残片,曲斗公窑遗址发现大量元代烧制的青瓷。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德化窑稳步发展后,特别是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大多通过海陆运输销往海外。德化窑应该是元代中国比较重要的瓷窑之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凯尔·波罗曾在他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专门介绍过德化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这条支流从主流道路分叉的地方,就矗立着廷吉(德化)城。这里除了做瓷杯或碗、盘,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制作这种瓷器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从地下挖一种土,堆成一大堆,任其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永不翻身,历时三四十年。经过这种处理后,泥土变得更加纯净、精细,适合制作上述器皿,再涂上颜色适宜的釉料,再将瓷器放入窑或炉中烧制。所以人们挖泥堆土,是为了给子孙后代储存制瓷的材料。城内大量出售瓷器,一枚威尼斯银印可以买八个瓷杯。凯尔·波洛的介绍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兴趣。整个元代德化瓷在国内外良好的销售市场,为后世德化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优越的经济基础。到了明代,德化窑的白釉瓷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工艺大师们研制出一种润泽乳白,如玉的白瓷,在当时的全国瓷业中绝无仅有。至此,德化窑达到巅峰。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泉州编年史中,就有白瓷的说法,从德化成寺后面的山里出来,洁白可爱。在明代,该窑生产了许多装饰产品,如瓷器和塑料。《天工开物》因此说“德化窑,但以烧瓷仙人玩玲珑人物,不实用”。但是到了清代,瓶瓶罐罐,文具等等多产。德化窑的瓷器在现代很常见,明代的德化一直是最贵的。德化窑不断创新,精品层出不穷,直至清初。鼎盛时期的德化瓷闻名中外,其特殊的制造工艺为德化瓷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德化瓷胎质优良,瓷质致密,透光性极佳,釉面洁白,色泽光滑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若隐若现粉红色或乳白色,故称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瓷白,别有一番滋味。纪元元在《陶雅》中评价:德化出产的白瓷花盆雪白,价廉,造型精美,观音有彩画、坐像、立像。兰璞对陆涛景德镇德化窑的评价,不言而喻。泉州府德化县叫白瓷,挺滋润的,但器身极厚,偶有薄,但佛像极好。民国时许知衡的《饮六斋谈瓷》是德化造的,颜色很白,但还挺亮。白色的像定窑,但没开片。最好的一个瓷的挺厚的,绿色里能看到指影,白中带红的比较贵。塑造出来的人物性格鲜明,造型优美,表情逼真,风格脱俗,有一种朴素的雕塑美和原料美。

这一时期,德化瓷器造型也是大师辈出。其中以何朝宗最为著名,他的观音造像形式多样,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德化著名瓷雕家何朝宗,在《清乾隆泉州志》和《道光福建志》中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人,或云祖生于德化,居郡,若如陶磁,是僧是士,是人间瑰宝;何朝宗,泉州人,或纪昀德化人,现居泉州。如果有陶瓷雕像,就有僧侣和牧师,这是世界的瑰宝。德化瓷器被誉为“东方艺术”,享有盛誉。它被香港、台湾、东南亚、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此外,德化窑制造的笛子,色泽洁白,造型精美,正如明末清初周良工在《岷山传》中所说。但是,如果没有一两个和声,听起来会很悲伤,远出竹林。明清时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交通史上史无前例的事件。这次大规模的远航贸易,开辟了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线,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由于海运的进一步扩大,瓷器的出口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营销的范围还是营销的金额。远超宋元。虽然这一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运输中的地位趋于下降,但泉州地区的陶瓷仍通过私商或其他方式大量出口海外。明代主要由福州港、漳州港输出,明末以后由新兴的厦门港转变而来。与闽南贸易的包括东亚的韩国、日本,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西亚的伊朗、伊拉克、非洲东海岸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5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中国瓷器。瓷器仍然是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德化瓷凭借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地理条件和高超的工艺,很快成为中国的一种外销瓷。而且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它会闻名海外。可以说,德化窑的兴起和发展与海外贸易和适应瓷器出口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它非常重视迎合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佛教在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随后随着中日文化交流传入日本。南洋群岛的人们长期信仰佛教。德化瓷土极好,非常适合烧制圣白观音。烧成的观音,洁白无瑕,温润如玉,充分显示了其超凡脱俗、慈悲宽厚,给人以力量、信任、希望的感觉,容易引起人们的崇敬和信仰。这些造像出口到外国,引起强烈反响,日本和东南亚佛教国家特别喜爱。在日本的基督教徒中,它作为玛丽亚的圣像非常受欢迎,需求量几乎惊人。因此,德化也生产玛丽亚,以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此外还生产武将,这种兵器在闽南地区早已流行,这类兵器明显是伊斯兰的。

由此可见,德化瓷与国内很多窑生产的瓷器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面向海外。德化瓷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繁荣和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位。不断有新收获的水下考古研究成果证明了这一点。“华光礁”和“南海一号”考古中发现了大量属于德化的青花瓷。如前所述,德化窑的工匠们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研究各国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断设计产品的釉色、造型和装饰,使之尽可能地符合消费者的兴趣和要求,所以他们的产品一直能够畅销国际市场。正是因为赢得了如此广阔的销售市场,才促进了德化窑瓷器生产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