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丰富,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地位、现实基础、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 * *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中国* * *生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早在1957年5月,毛泽东就说过:“中国* * *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的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也强调:“中国是* * *生产党领导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 * *生产党领导的。这个原则不能动摇;中国如果动摇,就会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1998抗洪,2003抗击非典,2008抗震救灾,都充分展现了中国* * *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因此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三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是相互依存、统一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风险考验、顺利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第三,“两个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作为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要的实践前提”。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之所以要进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克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正如党的十七大向世界宣告的:“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下党领导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使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起来;就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总体布局”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到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在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商业性文化产业,努力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在社会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是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是社会建设,都是为了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以上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同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内容。这四个方面是对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征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重要结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属性。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说,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没有失去老祖宗,也不能失去老祖宗。从思想渊源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这条道路坚持* * *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 * *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本质特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这些方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精髓。同时,这条道路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体制、制度、实践等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比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民族科学普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我们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世界,以科学的思维审视时代,敏锐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去30年,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紧密相连,顺应了世界大势,体现了时代要求。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形式是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只有通过适当有效的民族形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耕地少,发展不平衡,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必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合同生产、乡镇企业、经济特区、“一国两制”、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都具有明显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才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