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采矿业

根据元谋县上那浜出土的两枚古人类牙齿化石的年代,为距今654.38+0.7万年,说明元谋人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最早使用工具和火的直立人。元谋人遗址出土的用石英岩雕刻而成的刮刀和石屑,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对岩石(非金属矿物)最初利用的开始。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在西畴县仙人洞、丽江县穆家桥、呈贡县龙潭山、丘北县黑青龙洞、路南县八盘江、马关县九龙口、罗平县阳东、元谋县棋柳等地发掘了一些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比元谋时代的更锋利、更广泛,应该是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使用的。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年至4000年,云南的新石器文化已经从制作石器,转变为用粘土制陶,用天然铜或富矿炼铜。在滇池、洱海、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北、西双版纳、金沙江中段、澜沧江中段周边27个县80多处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器打磨锋利,制作精美,是农、牧、渔、猎的生产工具。陶器经常出现在这些遗址中。例如,在滇池和洱海周围地区出土了泥质红陶、红陶砂和灰陶砂。这些陶器是用第四纪红土或第三纪粘土在附近小火烧制而成的。它们造型简单粗糙,有明显的手捏痕迹,包括壶、壶、盆、纺车、网坠等。

新石器时代晚期,云南开始生产铜。1957剑川县海门口村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牛角、青铜器中,有14件青铜器,包括一把铁锹、一把斧头、一把镰刀、一把钩、一把凿子、一个锥子、一根针、一个手镯和一个铸造青铜器的模具。这些青铜器的成分主要是紫铜,还有分散的锡和铅。经碳同位素测定,这些青铜器的年代为公元前1150 90年。这个时间标志着云南新石器时代的结束和青铜时代的开始。铜矿是从附近玄武岩中含有的天然铜、孔雀石、蓝铜矿和青铜矿等富含铜的矿物中开采出来的。根据对河南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青铜器的测定,制作青铜器的原料来自云南,而非中原,说明云南是中国最早的铜矿开采和冶炼之地。

春秋至汉代,云南广泛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和家用器皿,称为云南青铜时代。据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今天的江川、澄江、玉溪一带(胡爱山)产铜,文山(蜀山)产铜,通海、河西(西石空山)产锡。随着铜矿开采工业的发展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促进了黄金精炼和镶嵌业的发展。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今澜沧江产金沙,炼成金;今天宝山出产黄金。从出土文物分析,云南冶炼黄金不晚于西汉,掌握了镀金镶嵌技术。晋宁、江川两县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古墓葬中,有玉器、玛瑙、绿松石等饰品,也有镶嵌在青铜外壳中的。据史料记载,这些宝石大多来自保山、永平、哀牢山等地。

从公元初至13世纪中叶,即东汉至南宋时期,云南在铁、铜、镍、金、银的开采、冶炼和铸造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西汉时期,云南就已经有铁的生产了。在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安宁太极山等地,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铁器文物,多为铁铜结合的器物和兵器。虽然发现了纯铁器皿,但数量很少。东汉以后,铁矿石的开采、冶炼和铸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铁工具的使用也更加普遍。据史料记载,当时产铁的地方有保山、晋宁、临沧。铁锄头、刀、剑、矛、钉等。是从昭通地区的东汉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南诏时期,锻钢和淬火技术得到改进,用铁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出现了铁犁、铁犁和铁索桥。当时“南诏剑”产量很大,大家都戴着,卖到内地。南诏“铁柱”(长联称“唐彪铁柱”)高3.3米,周长65438±0.05米。分几个阶段铸造,一直保存在弥渡县铁柱寺。南诏时期,云南的金银开采和制造业非常发达。根据《舒曼七年》一书,砂金和原生金都被开采。

东汉时期,滇东北的青铜器制造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昭通的“诸提Xi”容器、东川会泽的“唐郎Xi”等,闻名全国。西汉王莽时期,作为国家通用银币之一,朱体银的价格比其他地方高出1.58倍。三国两晋时期,唐郎铜(白铜)是镍铜合金,比欧洲生产镍铜合金早1200年。当时的铜镍矿可能来自四川会理的利马河。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安宁县有盐官,说明当时食盐生产已达到一定规模。南诏时期,据舒曼七年,盐井四十余口,其中大姚白静和楚雄黑井盐质最好。建筑材料方面,东汉以后用粘土烧砖,南诏大历时期用粘土烧瓦。大理石也被广泛使用。

元代云南在全国银、铜、金、铅、锡的开采和冶炼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元史·食粮》记载,当时云南金银产地20多个,铜3个,铁6个,金银铜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铁产量仅次于浙江、江西、湖广。

明代采矿业发展很快。据明代陈文传记载,景泰年间,“云南出产白银,民间白银贸易是内地的三倍”。当时全国白银产量还不到云南的一半。云南的白银主要产于楚雄、永昌(保山)、大理,曲靖、姚安、镇远次之。当时东川的铜、锡、铅的开采冶炼非常繁荣。有经验的古人能够识别多种矿物,根据地表岩石的重量、颜色、成分判断深部是否有矿。浅掘后发现矿体,然后开采。当时昆明金殿大殿全部用铜打造,高5.54米,宽4.40米,深3.15米,显示了当时的冶炼和铸造水平。

到了清朝,云南的铜、银、锡、铅、锌、锑都不同程度地用机器生产,产量大增,尤其是铜、银的产量。从1705到1806,全省共有144个铜矿开采矿山,东川、易门、定远(牟定)规模最大。银矿10余座,主要矿山有鲁甸勒马厂、沧源茂隆、双柏白杨、丽江回龙。清末,云南锡进入世界市场。据云锡文献记载,宣彤三年(1911),云南产锡6347吨,居全国之首。随着矿业的发展,勘探开发技术得到了提高,出现了地质矿产调查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