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杏枝头在春”为题写一个150字的场景描写片段

红杏枝头春意盎然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在钟芳园林中,杏花以其独特的美丽为春天的江南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梅花落尽后,杏花“深红素淡,笑看梨花,落处微飘,繁时叠云”。可以说是“梅花落无音信,一春风有几朵杏花”。而叶少翁的千古绝唱“春色关不住园,一颗杏仁出墙”,让杏仁成为动人春色的化身。杏花盛开的时候,总是正值江南春雨之际,所以杏花和江南春雨结下了不解之缘。难道你没听过“杏花在雨中”“小楼听春雨通宵,深巷卖杏花明”。《江南杏花春雨》是多么清新、明媚、梦幻、迷人的江南春意啊!

杏树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春秋时期管仲写的《管子》中有记载“五顷之地,宜树也”。中国古代农书《夏·郑潇》曾说“正月李、杏、篱桃开花”,“四月有杏”。可见杏树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成为园林树木。

杏树是蔷薇科落叶乔木,高度可达5-12米。花是单生的,芳香的,第一片叶子开放了。花瓣是白色或略带红色。三月至五月开花。核果淡黄至黄红色,6、7月成熟。因果形似梅,所以杏又叫“甜梅”。杏子可以种在前面墙的角落里,路边或者水边。也可在山坡、水面成团、成丛种植,也可作为沙漠、荒山造林树种,是我国著名的观赏树种。

杏花颜色多变,含苞时紫红色,开放后逐渐变浅,落下时纯白色。所以一树杏花,红白相间,各显其美,美得难以复制。难怪诗人说“白不真白,红不红,请红白,不看自然。”杏花也有一些不同颜色的传说。如《幽经杂记》中说:“东海一船长来台,献五色六花杏一枚,云仙人食之。”相传古代有黄色杏花,也是杏中珍品。

杏子开满了花。盛开时,树上开满娇艳的红白,云雾凝聚,炫目壮观,衬托出无限春色。风吹花落时,枝头彩霞夺目,树下积雪满地,“小红雨杏花”又是一派动人景象。

杏花闻起来很香。“香如雨,色细则烟细”。“走过小路寻清花,捧香条闻嫩香”。一句温柔的话完美的形容了杏花的清新淡雅,如果有的话。甚至有人称赞杏花“一流”。

杏花因其生长旺盛,适应性强,长期以来在我国被广泛栽培。它不仅在江南的春雨中酝酿着缠绵的情怀,也在北方的春风展现着迷人的风采。中国也有很多以杏子命名的地方。江西庐山有杏树;山东孔府有杏坛;山西有杏花村,以产汾酒闻名。然而,在杜牧的诗《清明》中,“请问餐厅在哪里?牧童指着杏花村。”杏花村到底是什么?时至今日,安徽贵池和湖北麻城的人们还在为此争论不休。由此可见杏花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传唐朝皇宫里有一座杏园。每年大赛之年,邀请新入榜的文人到杏园赏花,称为“探花宴”,其中的“不太帅的人”也被封为“探花使者”。说明当时上流社会对杏花浪漫时尚的珍视。而民间对杏花的喜爱也毫不逊色。在古代,女人用杏花做头饰。有句话叫“别怪杏园凋零,城里插花人多。”自古以来,关于杏花的传说和典故也颇为流行。按庄子的说法。《渔父》载:“孔子游于魏之林,歇于杏坛,弟子读书,孔子歌。”孔子曾在讲学的地方种过杏树,山东曲阜就有杏坛遗迹。所以后人把教坛誉为杏坛。相传三国名医董奉治病从不收钱,只让病人种杏树代替报酬。为症状轻微的人种了一株,为症状严重的人种了五株。几年后,杏树变成了一片森林。后人以“杏林”赞良医。宋代宋祁因其诗《红杏枝头春聒噪》中对“聒噪”一词的巧妙运用,被称为红杏史,一时成为佳话。

杏不仅是名花,也是好果。杏子生吃,酸甜可口,能润肺平喘,生津止渴。它们特别适合咳嗽、烦渴、食欲不佳的人,但不宜多吃。《食经》说,“不要吃得太多,会引起疼痛和疖子,伤筋动骨”。除鲜食外,杏还可加工成杏脯、杏干、杏酱等佳肴。此外,甜杏仁是一种美味的干果,还可以制成奶油杏仁、杏仁饼、杏仁茶等食品。杏仁还可以用来榨油,色泽透明,清香可口。它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也是一种优良的工业用油。早在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姚敏书》中,就已经提到“杏可为油”,“杏仁可为粥”。《汉书》中也有教人做杏酪的记载。苦杏仁味辛温,毒性小。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咳嗽、肺虚久喘、急泻、痢疾、疮肿。杏果和苦杏仁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具有抗癌作用。据说在世界“长寿之国”斐济,在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平均寿命超过90岁的一个叫洪扎的部落,还没有发现癌症患者。其健康长寿的奥秘之一是,这两个地方的居民除了用杏仁油做调料外,还有吃鲜杏、杏干、杏仁的习惯。

中国是杏研究所的故乡,各地有很多优良品种。在果用杏品种中,河北的杏和“川之红”,北京的水晶杏和杏,山东的“关叶莲”和“胭脂片”,甘肃的金马杏和大姐杏,陕西的大梅杏和曹杏,陕西的“脆扁担”和“沙锦红”等都颇有名气。仁用杏品种中,北京门头沟产的“白玉边”、新疆库车产的“基齐尔库曼提”、河北产的“蜜蜂群”、“龙王帽”等都是名优产品。

杏果一般比较小,但也有例外。古有“金杏大如梨,黄果如橙,拳杏大如拳,三果重一斤。兰州的大杏,陕西礼泉的大杏,经常6-7斤重1斤,最大的有半斤重,很可爱。(李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