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历史事件
刘备,人称枭雄,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是蜀汉的祖先。
吴军攻打荆州,二哥关羽在林州(宜昌)被吴军杀死。他发誓要为关羽报仇,于是在彰武元年出兵顺流而下,先占了秭归(宜昌)。
相传,秭归是刘备正在吴栋时所建。
蜀军东进,在夷陵(宜昌古城)周围分兵,主力到达一道亭,拒吴冰。
到次年夏,蜀军疲惫不堪,终于被陆逊击败,逃往四川。
彰武三年,刘备在白帝城病死。
这段历史演变成了一系列关于刘备的故事和战争遗迹,如白蒂的《火烧营寨》、《烧甲》、《断头路》、《托付孤儿》。
葛亮黄陵寺碑刻
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帮助刘备攻陷四川,过了三峡,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传说。
在黄牛山脚下的黄陵庙(在宜昌)前,有一座黄陵庙纪念碑。传说它的碑文是诸葛亮写的,叫做武侯祠。
相传诸葛亮入蜀时,将兵法剑界藏于峡中,兵法神剑峡(在宜昌)因此得名。
在巫峡的岩壁上,还有一座所谓的“孔明纪念碑”,供人们悼念。在奉节河滩上,还传说诸葛亮曾在此放置八阵图诱捕鲁迅,留下痕迹至今。
关羽宜昌城点军
在宜昌地区,关羽活动的痕迹更多。
这位著名的蜀汉学者,经常在烛光下阅读《春夜》,被视为清代的“关”之一,全国各地都修建了相关的寺庙。
这位骄傲的将军,终于从“威震神州”得到了“丢麦城”的悲惨结局。
建安十九年,刘备西定益州,拜于东为荆州总督。
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他来到夷陵(宜昌古城)考察军马。
如今宜昌城内大江南岸的军坡,据说是当年关羽调兵的地方,现存的“汉寿侯婷调兵的地方”石碑,是清光绪十一年宜昌将军罗一申所立。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魏禁降。
不想吴军偷袭荆州,使关羽腹背受敌,战败后逃往麦城(宜昌)。
后来他和儿子关平突围,逃到林州(在宜昌),回到罗汉峪的马坡,被吴杀死。
关羽的忠义宣传和他的悲惨遭遇对民众的影响很大。
相传,他被杀后,鬼魂游荡到玉泉山(在宜昌),高喊“把头还给我”,是普京大师在玉泉山盖房子时悟道的。
至今,玉泉山有“关云长圣人”石碑,玉泉寺香火日盛。
在今天的当阳城内,仍有雄伟的关岭、周仓关羽部将墓、麦城遗址等。
长阳县也有一些传说中的关羽遗物,如何兵、马惠西等。
宜昌历史悠久。十二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
中国几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在古代属于西陵部落。夏商时期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为楚西塞之要地。它建城,后被历代郡县、府县、府所统治。
清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军起兵“攻楚,拔郢,焚夷陵”,夷陵之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设郡,宜昌市大部分属于南方一郡。
南北朝时,宋、齐都与金交好。
梁改益都郡为益州,西魏改托州,后周改。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周霞为夷陵县,辖夷陵、驿道、长阳、远安四县。夷陵郡为县治,属荆州都督府管辖。
唐初,夷陵郡改陕州,领以上四郡,属山南东路。
天宝初,改夷陵郡。
甘源元年(758)重建陕西,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路。
五代时,陕西、荆州、贵州为南平国。
北宋,通称陕州,属镜湖北路,仍辖夷陵原四郡。
元丰年间(1078 ~ 1085),“陕西”改为“峡”。
元十七年(1280),周霞成为周霞路,统领四郡,隶属于河南镜湖北路。
明初,周霞道改为周霞府。
洪武九年(1376),改周霞为夷陵,领益都、长阳、远安三县,辖夷陵,属湖北荆州府京南路。
清顺治四年(1647),夷陵郡隶属荆州郡。
顺治五年,“夷陵”改为“夷陵”。
雍正十三年(1735),夷陵府升为宜昌府,夷陵县改为东湖县,也是宜昌府所在地,统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五县,以及贵州、鹤峰两州,隶属景邑石岛。
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属于荆州府。
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
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民国初年废除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1912,东湖县改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等县同属京南路。
当阳和远安属于香南路。
1922,宜昌属于经一路。
1932、1936的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县,先后属于第九、第六行政监察区,专员办设在宜昌县。
芷江县隶属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监察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昌是湘鄂边区根据地,远在桂(秭归)、兴(山)-巴(东)、荆(门)-党(阳)的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8月,江汉区委决定正式成立第四专员公署(又称湘西署),1949年10月,改为当阳署。
5月20日1949,宜昌专员办在当阳成立,同月宜昌党政领导小组在当阳成立。
6月11日,宜昌市委、宜昌市人民在当阳陆家湾正式成立。
7月1949,宜昌市解放。
宜昌机关和宜昌党政机关立即从当阳迁到宜昌市。
1949 165438+10月15,今天宜昌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分为八个行政区,宜昌地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县。
同时,将原宜昌县及郊区农村划出,设立宜昌市,由湖北省人民直接管辖。
1951改为湖北省宜昌地区专员,1955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
6月,1954,11,宜昌成为宜昌专署领导。
此时宜昌辖9县1市。
1955年7月,芷江县撤销,辖区并入宜都县。
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
1958 12、撤销宜昌专员公署,成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
1961 5月,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撤销,成立宜昌专员公署。
1962年6月,恢复芷江县,仍属宜昌代办所管辖。
至此,宜昌专员办管辖9县1市。
1968 1宜昌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恢复省级。
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
1979年6月,宜昌再次成为省会城市。
1984 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五峰县,分别设立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86 12 13、国务院批准宜昌设立西陵、伍家岗、点军三个县级行政区。
1987 165438+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分市(1998 6月11更名为宜市)。
1988 10 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
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此时,宜昌下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市(枝城、当阳市)、3区(西陵、伍家岗、点军)。
1995 3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宜昌市?v馆区。
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芷江县撤县设市。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
至此,宜昌已辖5区5县3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