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唐史

在湖南和广西之间,有一条穿越南岭的千年古道。她的名字叫“小河古道”。小河古道是一条历史古道,沿途散落着许多美丽的古村落和历史遗迹;小河古道也是国道,这一带是中国瑶族的大本营。小河古道至今仍是一条风景道,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许多奇山异水。

看古城,看古村落,看古桥,看古道,一路欣赏奇山异水和风土人情。这是我游览小河古道的总结。在此之前,我重点介绍了小河古道沿线的古城和村落。本文主要介绍了小河古道上留下的一些古桥和古道。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古桥爱好者。我在广东参观过上百座古桥,来到小河古道这样古桥数量众多、形式丰富的地区,哪怕只是为了古桥,也是值得的。

中国有很多廊桥。目前古代廊桥有几千座,主要分布在六座廊桥中。小河古道所在的湘南、桂北是廊桥集中的地区。其中27座明清廊桥被打包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川瑶于风桥群”。这次旅行我很赶,能打卡22个,创下了一天搜索18风雨桥的纪录。除了风雨桥,小河古道上还有其他古桥,很多造型简单,外形美观。

道县梧田于风大桥

小河古道上的道县梧田风雨桥,据说是湖南省发现最早的石质双拱风雨桥。光绪三年(1877)《道州志》记载:“永明观路,筑于州西南二十五里梧田村前,宋淳居民朱明远主张修建,上盖房屋。唐勇,清代雍正漳州乡人。”也就是说,这座风暴桥是在宋淳建造的(1241-1252)。

800年后,这座古桥还在。虽然经过多次重建,但仍造福当地村民。人们和他们的祖先一样,走过这座桥,在桥上工作、休息和交流。

江永县勾栏瑶寨于风桥

勾栏瑶寨有三座漂亮的风雨桥。培元桥位于村口。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现在也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勾栏瑶寨桥头的风雨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村里最古老的风雨桥。桥下有井,形成了“水上有桥,桥下有井,井旁有人”的瑶寨景观。

三门街风雨桥现存主体建筑为民国建筑。事实上,小河古道上的风雨桥比交通起着更重要的休息、避雨、沟通的作用。很多桥只是一条小沟,一座木桥就能解决过河的问题,但是修建一座风雨桥,更重要的是让人休息一下。

江永县朝天于风桥

位于江永县岩寺营村的朝天于风大桥,距离广西只有几百米,但与广西富川的于风大桥相比,显得破旧失修,而富川的于风大桥已经全部修好,每座大桥都有监控设施。

朝天于风桥和梧田于风桥一样,是小河古道的重要遗迹,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在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于风大桥上,古老与沧桑一览无余。

富川姚于风大桥集团

富川瑶族风雨桥27座,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65,438+05)、城北镇(8)、麦岭镇(3)、时嘉镇(65,438+0)。当然,富川的风雨桥不止27座,但这27座。另外,每个风雨桥旁边都有一个绿色的杠铃,上面装有摄像头,风雨桥里面也有摄像头。虽然有点失望,但是保护措施做得很好。

兴隆于风大桥位于潮东镇茶山村,是离湖南最近的于风大桥。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桥亭有两层,有休息屋顶,马头墙的入口建在桥的两端。桥全长22.34m,宽6.20m,桥亭高约7.15m。

双溪于风桥,位于朝东镇东水村,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墩(台)为石制,全长20.72米,宽4.40米,亭高约5.74米..

环涧风雨桥,位于朝东镇长塘村,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它是一座小风雨桥,全长9.76米,宽3.89米,亭高约7.06米..

青龙于风大桥位于朝东镇,横跨在油木村和龙牧村之间的黄沙河上。建于明日四年(1624),由单孔石桥、桥廊、桥亭、阁楼组成,全长35.09米。它是富川瑶于风桥的代表之一。

依兰于风大桥,位于朝东镇,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距离青龙于风大桥不到1公里。两桥成为阴阳桥,由三孔石桥、桥廊、桥亭、楼阁组成,全长37.54米。是27座国保风雨桥中最古老的一座。

集贤于风桥,位于右木龙牧村东面,横跨在右木龙牧村中间的小溪上。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墩台为石砌。大桥全长16.93米,宽3.87米。

郁秀于风桥,位于朝东镇油木龙牧村,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它距离蓟县于风大桥几百米。桥墩为石砌,全长17.53米,宽4.40米。

蛇尾岗风雨桥,位于朝东镇油木岗湾村,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是一座小风雨桥,全长6.06米,宽3.14米。导航位置不准确。问问村里的村民。

金桥于风大桥位于朝东镇福溪村外,横跨福溪村田间的一条小溪。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桥两端有斜山屋顶和马头墙入口。桥全长21.7m,宽4.60m,桥亭高约6.28m..

钟灵于风大桥位于朝东镇福溪村,横跨福溪村中部的河流。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桥全长10.3m,宽4.34m,桥亭高约7.78m。是村民聚集的主要场所。许多人在这座桥上打牌,它也是于风27座国家保险桥之一。

桂龙于风大桥位于朝东镇桂龙村,横跨桂龙村的一条小溪。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全长14.3米,宽5.62米,亭高约6.32米..

儒教东门风雨桥位于朝东镇儒教村,横跨村中小溪。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全长9.23米,宽3.72米,亭高约3.39米。村里的儒教西门还有一座风雨桥。因为没有位置,时间比较短,所以没有去找。

东源于风大桥,位于朝东镇白面寨村,位于白面寨村的田野里。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全长15.4米,宽5.44米..在白面寨的金丝楠森林旁边,有一个金色的楠木王,值得一看。环境很好。

曹氏回龙于风大桥位于城北镇石槽木村,横跨石槽木村旁的山涧。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全长20.36米,宽4.70米,亭高约7.98米。风雨桥周边环境很好,很上镜。

永济府于风大桥,位于城北镇圩丰村,横跨圩丰村旁的溪流。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全长12.26米,宽4.60米,亭高约7.07米。桥外,有一条青石板的小河古道遗迹。

夏静于风大桥位于城北镇下井村,横跨在下井村田间的一条小溪上。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全长16.23m,宽5.41m,亭高约4.94m..田地间的风雨桥有非常精准的地图定位。

阳寿于风大桥位于城北镇梁园村,横跨梁园村中部的一条小溪。建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全长9.93米,宽3.38米,亭高约4.78米..定位不准确。到了村里问问村民。

福寿于风大桥位于城北镇凤西村,横跨凤西村旁的小溪。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全长17.35米,宽5.66米,亭高约5.19米。明代凤西村有三座风雨桥,位于山上古村旁,位置最高。

朝阳于风大桥位于城北镇凤西村,横跨凤西村的小溪。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全长16.26米,宽3.9米,亭高约5.85米。这座桥位于新村到古寨的上坡路上。汽车可以通过这座桥,它是村民的主要聚会点。

枫溪新桥于风大桥,位于城北镇枫溪村,横跨枫溪村的小溪。建于明日天启元年(1621),全长8.86米,宽4.47米。新桥于风桥比村里的其他两座桥晚一点,它隐藏在村里房屋的裂缝中。不请人很难找到。

鸬鹚塘兰通风雨桥位于成麦岭镇宝健村,横跨宝健村乡道溪流。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全长27.15米,宽4.31米,亭高约6.19米。这座桥很漂亮,两边都有古道遗迹。可以导航到宝健街,远远就能看到风雨桥。

高桥于风大桥,位于麦岭镇高桥村,横跨麦岭河支流。建于清雍正十年(公元1733)。24柱提梁架榫卯结合,形成三层屋檐,11.3米的大梁格外醒目。通航到高桥村,我根据找桥的经验,直接找到了这座风雨飘摇的桥。

这是小河古道上的风雨桥。事实上,除了风雨桥,小河古道上还有各种精致的古桥,包括具有独特榫卯结构的石拱桥、石梁桥和石梁桥。

洪江桥,小河古道上的一座单拱石桥,位于道县南郊,是小河古道的起点。现在已经被丢在荒郊野外,几乎无人问津。不远处有一条铁路,坐在火车上的游客大概都不知道。他们经过的地方是几千年前的交通要道。商旅人士踏上这座桥,开始了他们穿越南岭的旅程。

小河古道上有独特的石梁桥榫卯结构,现存桥梁不少于10座,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由木结构向石结构过渡的珍贵历史遗迹,而石梁桥榫卯结构的中心就是江永县会岗村。

什么是榫卯结构?看看这座古老石桥的结构就知道了。会岗村有一条古道,有两座据说早在宋代的榫卯石桥,分别叫汉律桥和寺上桥。

庙桥在汉律桥上游百米处。古石桥已经用石板塌了,旁边还有两个水槽。乡村之间的古桥鲜为人知,却是历史最好的证明。

江永县上干塘村的买桥和文昌阁是这个湖南省著名古村落的标志性景点。买桥位于小河古道上,也是现存的大型石拱桥之一。

逛上干塘村,基本上没人会错过买买桥,怕很多人会错过另一头的寿龙桥。这座隐藏在乡间的榫卯结构石梁桥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湖南发现最早的宋代石桥,二是榫卯结构石桥的代表作。

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大部分古道已不复存在,但在湖南和广西之间的群山中,仍有许多古老的青石路。这些古道,在古村落,在风雨桥,在田间,在路旁。世事变迁,古道依旧。

我觉得小河古道上最有代表性的古道是上干塘村。上干塘村是古代协木县县衙所在地,也是湘桂之间重要的交通驿站。这条古道的崖壁上留有历代的摩崖石刻,虽然不长,但很有代表性。

牛塘下青石古道位于江永县岩寺营村螺蛳井附近。如果不是特意去找,路过的时候很可能会错过。

这是一池古老的青石路,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要不是旁边立着这个国家纪念碑,大概没有多少人会知道,几百年来,它一直是湖南和广西之间的一条重要道路。

在牛塘峡青石古道不远处的岩寺营村,还有一座“茶山古道”国家级纪念碑,这是一条从湖南岩寺营村到广西茶山村的古道。

大多数古道已经不存在了,朝天于风桥前的一段古道仍然完好无损,可能是几百年前的样子。

走进小河古道进入广西富川朝东镇茶山村,整条古道从村中穿过,保存完好。旺季时,这里的商旅是古道上最繁华的村镇之一。

茶山是小河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古道。据《富川县志》记载,“湖南宝卿人(今邵阳市)喜从茶山隘口入桂,多为经商,有油盐,亦有善工为当地盖房”。现在古关已经修复,重现了几百年前的样子。

最难得的是,古道左侧有一块路牌“当箭碑”,上面写着“左行X山林,右行岩寺营”,这很可能是小河古道上发现的罕见路标文物。

同样位于朝东镇的福溪村,虽然没有茶山村热闹,但也是小河路穿村而过的古村落。这里的古道更规整,看起来比茶山村顺畅很多。

除了古村落,在许多风雨桥的两侧,还有残存的小河古道,那是一条青石古道,位于伏羲村金桥风雨桥外,蜿蜒在田野间。

这是城北镇圩丰村永济府于风桥前的一条古道。只有一个人能穿过它,穿过一大片田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城北镇石狮村黄家的川岩,被称为“小河古道第一岩”。古道旁有许多洞穴,但恐怕只有这一个可以通车。

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洞穴,穿过岩石。除了一条小河,其实还有一条路,这条路不仅可以通过人,也可以通过车。

这个大型洞穴长约280米,高80米,宽50米。是历史上小河古道必经的必经之路。在川沿以北20多公里处是协木郡,建立于汉丁原六年(111年前)。协木县境内有一个协木关,连接协木关的古道穿过川岩,顺流而下。

穿岩洞口也有很多历代摩崖石刻。这条河中巨石上的石刻被称为“修路碑”,记录了光绪四年的一次修路行为。

小河古道犹如南岭的一颗明珠。两千多年来,它连接了湘桂之间的人民,通过陆路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发挥了重要的交通作用。

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抛弃了这条在都庞岭和孟珠岭之间的千年古道。538国道和祝贺高速公路将过去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旅程缩短到了几个小时。小河古道的交通功能并不明显,但这里的历史遗迹众多,自然风光独特,民风淳朴。你喜欢这条永远闪耀着历史光芒的古道吗?#广西# #湖南# #我们去自驾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