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四大发明同时的西方伟大发明有哪些,解释它们有什么革命性的意义?

黑火药

也叫火药。燃烧、爆炸和释放化学物质。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硝石、硫磺、木炭或其他可燃物质制成,点燃后迅速燃烧或爆炸。起源于炼金术。

东晋方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引用硝石、雄黄、玄肠为猪干。),松脂提炼的记录,唐代已有三次松脂提炼和燃烧的记录。

早在中唐时期,中国就已经在军事领域使用了火药。风火雷、雷震、闪电雷、竹火器、矛和铜枪等。

黑火药的配方是硝酸盐、硫磺和碳。亚硝酸盐、二磺酸盐和三羧酸?▲。

宋代《吴京通鉴》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制作火球的配方之一是:金州硫磺14两,卧黄72两,火硝2.5斤,丸12两,干漆12两,12两,定粉12两,竹茹12两,12两,黄蜡32两,清油1分,桐油32两,松脂14两。

初期其制法为:金州硫磺、卧黄、共捣,与罗、砒霜、定粉、共研,干漆捣成粉,竹茹、麻茹微炒成粉,黄蜡、松节油、清油、桐油、浓缩油熬成膏,粉入粉中,再用纸、麻包好。用的枪多了。宋、金、元、明、清不断改进火药配方,使之更加合理。火药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它被传入阿拉伯、欧洲和西方世界,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烟火药等新型火药发明后,黑色火药逐渐取而代之。

雕版印刷的发明和传播

继原始印刷术之后,中国在唐初首先发明了雕版印刷。现在广为流传的雕版印刷方式和拓印很像,雕版几乎是拓印的逆过程。无论如何,把印章放大到一本书的大小,用它来复制大量的文字和图片,是中国的首创。

雕版印刷技术随着时间而传播。12~13世纪,随着蒙古帝国与十字军东征的交汇,欧亚之间有了密切的交流,十字军东征将东方印刷品带回欧洲,催生了欧洲的雕版印刷业。

直到14世纪和15世纪初,欧洲才开始生产自己的木刻版画,用木板印制卡片、书籍、肖像和教科书。欧洲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是1423年印刷的《圣克里斯托弗雕像》。15世纪中叶,雕版印刷传遍欧洲。

总的来说,学术?印刷术传入欧洲?,指这一时期的雕版印刷起源于中国,通过蒙古阿拉伯和十字军传播到欧洲。这是一段清晰而无可争议的历史。先是旅行者记录了远方的印刷,然后是外国印刷品的实物记录,最后出现了当地的印刷作坊,然后普及到整个欧洲。

中国的木活字印刷

过去中国对印刷的贡献集中在活字印刷,而不是雕版印刷,对实际交流的影响更大。

中国的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毕升的泥活字或陶活字。

元代王镇的木活字,南宋有锡活字的记载。

中国的活字印刷发展相对缓慢。原因之一是汉字种类繁多,字形复杂,非读书人没有资格做排字工,而刻字工可以是文盲,按墨刻。第二个原因是,活字材料上陶活字和木活字的加工精度和耐用度难以满足印刷要求,而金属活字的铸造保存是有保证的,中国古代用的墨是水和胶制成的,对于吸水的木活字可以接受,但对于金属活字总是很难挂墨均匀。

由于两个技术原因,活字和印刷术在中国古代一直处于小范围试验状态。明代从未有过官书活字印刷的例子。清朝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一次用铜活字印刷,后在乾隆年间印刷《五英殿聚珍版》系列时改为木活字。即使到了清末,仍有大量灵活性很高的报纸,最终被从西方传入的铅印和石版画打败,而不是传统的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指南针

第一,新浪

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能工巧匠就把磁铁打磨凿成勺形,放在青铜制成的镜面光滑底盘上,然后铸出定向雕刻。当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南,勺口指北。这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叫新浪。

二、古代指南针

后来古人在新浪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古罗盘。这个时候的指南针和现在用的指南针很像。它有一个指向方向的磁针和一个显示方向的表盘。在船上安装指南针可以指导人们航行。

第三,导盲鱼

大约在北宋初年,由于军事和航海的需要以及材料和技术的发展,用人造磁片和磁针以及人工磁化的方法来制作导盲鱼,在性能和使用上比新浪先进。

第四,指南针

导盲鱼发明后不久,又发明了更有意义、制造方法更简单、使用更方便、用途更广的指南针。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孟茜笔谈》(公元1086年)一书中首次记载,用天然磁铁将铁针磨一磨,可以使其指向南方。还描述了指南针不是完全的指南,而是稍微偏东。这就是磁偏角现象。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对磁铁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科技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首先用于仪式、礼仪、军事和占卜,以及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促进了海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造纸

大约3500年前,在商朝,中国已经有了刻在龟甲和动物骨头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春秋时期,龟甲、兽骨被竹片、木屑代替,称为竹简、木简。甲骨文和竹简都很重。战国时期,思想家惠施喜欢读书。他每次出去读书,后面都跟着五辆装满竹简的大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宫廷贵族中,用丝绸或棉纸书写。蚕丝是蚕丝的总称。在丝绸上写字,很容易写。它不仅比竹简多得多,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价格昂贵,只有少数皇家贵族才能使用。

人们都知道蔡伦造纸。事实上,在东汉蔡伦大规模造纸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20世纪中国出土的许多西汉时期的古纸片可以证明这一点。这并不是否定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而是说蔡伦的造纸术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发明,而是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西汉出土的植物纤维纸是蔡伦造纸的前身。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范围,破布、渔网、树皮、麻头都可以造纸,其中树皮造纸是他的发明。他的造纸工艺更加复杂。造纸找上了他,他摆脱了纺织附庸的地位。此前,他利用纺织后废弃的副产品来造纸。蔡伦把造纸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过程。

英国科学技术历史学家李约瑟说:在公元3世纪至13世纪期间,中国保持了西方无法企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当代欧洲,尤其是15世纪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