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历史背景
918事变是日本侵华的序幕。回顾918事件的历史背景,可以以史为鉴,思考中日关系的前景和未来。
1927年国民党北伐前,中日关系稳定,虽然不能和二十一条前的蜜月期相比。日本没有直接干预中国的军阀混战,但中日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在9月18事件之前,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一)九一八事变前夕的中日关系
1921华盛顿九国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军费为7.3亿日元,1930年减少到5亿日元以下,减少幅度为40%。然而,大规模裁军引起了士兵的强烈不满。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原则,培养了大量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务没有其他特长,裁军无异于砸饭碗。另外,在裁军之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然而,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突然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人,最优秀的学生不再报考军校,一些酒店甚至不允许穿军装的人进入。裁军给职业军人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虑感可想而知。
心怀不满的士兵开始举行秘密会议,天剑党、樱花社、第一晚会等秘密军事组织相继成立。后来,中国人熟知的东条英机和冈村宁次都是第一次晚会的成员。不过当时最出名的还是石原微笑,他提出了“满清生命线”的理论。石原也是918事件的主谋。
与此同时,中国的政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党国民革命军于1927年开始北伐。与以前的军阀政权不同,国民党的革命目标是收回租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这对在中国有巨大利益的大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927 65438+10月,北伐军强行收复汉口、九江英租界。如果是在一战前,英国肯定会出兵“惩罚”这种“非法暴行”。但时过境迁,英国已无力“惩罚”中国,只好默许中国收回租界,从武汉撤军。英军的撤退让日本觉得中国军队收回租界已经来不及了,迟早要落到日本头上。但是日本不同于英国。当时英国在世界上有无数的租界和殖民地,而日本只有中国的一块。因此,日本人绝不会轻易允许中国军队强行收回租界。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也很清楚这一点。1927年3月,北伐攻陷南京后,蒋介石特地请来日本记者,暗示北伐不包括东北。但国民党激进左派明确表示,北伐不会排斥东北。当时的日本执政内阁是温和的,仍然能够根据华盛顿九国条约的原则,对中国革命采取不干涉的态度。但这引起了日本强硬派的强烈不满,迫使Jojo内阁在4月1927倒台。
继任若菊的田中一首相是强硬派,试图以军事压力迫使国民党停止北伐。为了阻止革命军北伐,1927年,日本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出兵山东威胁北伐,但未能阻止北伐,随后不得不主动撤军。同样,英国炮舰也炮击南京威胁北伐军,但没有产生任何效果。在此背景下,田中考虑扶植张在东北建立亲日政权,以确保日本在东北的租界和特殊利益。
然而,田中的计划被关东军的一名高级参谋军官川本上校破坏了。川本上校天真地认为,只要张被暗杀,东北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关东军就可以趁乱占领东北。张的军队在1928年被北伐军打败。6月3日,当张从北平逃往东北时,川本一雄等人炸毁了张的专列,张当场死亡。但东北军将领采取不送丧的策略,粉碎了川本一夫的策略。1928 12、接替张左林的张学良突然宣布整个东北“改旗易帜”,接受国民党领导,彻底破产了田中在东北建立亲日政权的计划。当田中首相得知川本上校谋杀了张时,不禁感叹道:“一个男孩不知道他父母的心。"
田中向裕仁报告说:“不幸的是,帝国士兵参与了谋杀张的行动。现在正在调查中,必须依法严惩肇事者。”皇帝说:“请严格维护国军军纪。”然而,当田中准备处分川本上校时,军中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音,声称“家丑不可外扬”,公开处分川本将有损皇军在世界上的形象。在军方的强大压力下,田中首相无法履行严惩肇事者的承诺,只好向天皇报告:“经查,此事与帝国军人无关。”皇帝大怒,说:“丞相的话怎么和上次完全不一样?你不需要再解释了,我也不想再听了。”田中被天皇训斥,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田中要求再次见天皇,但天皇不见了,田中绝望地宣布辞职。田中是日本历史上唯一一位因天皇不满而辞职的首相。
田中辞职后,陆军总部只是将川本上校停职,理由是他的动机是“无私的爱国行为”,因此对他从轻处罚。这种以“爱国”为由对士兵违法行为的纵容,导致了下层狂热士兵的暴力逃亡和“居高临下”行为的泛滥。这也埋下了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闯入一触即发的太平洋战争的种子。
接替田中的滨口首相是温和派,对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没有采取过于强硬的态度,但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在升级。1929年初,东北全国外协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收回大连、旅顺主权,收回南满铁路等四项要求,将抗日独立运动推向新高潮。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出现反华高潮。如果不是当时中日政府高层的克制,甲午战争早在1929年就爆发了。
1930年,中国向日本政府抗议日本在官方文件中使用歧视性的“支那”一词称呼中国,日本随后同意在官方文件和新闻报纸中使用中华民国官方名称,而不是“支那”。然而,这种象征性的让步无助于平息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1931 5月,中朝两国农民在长春附近的万宝山发生冲突,造成多人死伤。在日本人的煽动下,朝鲜人的反华情绪爆发,数千名愤怒的朝鲜人冲进平壤的中国街,烧杀抢掠中国侨民,造成数百名中国侨民死伤。
1931年,石原宽一被调任关东军参谋,开始策划9·18事变。1931 08年9月18日,关东军以伪造铁路爆炸为由,突然猛攻张学良在沈阳的军队。张学良的军队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动撤出沈阳。
9·18事变后,只有一万多兵力的关东军无力攻占整个东北,请求政府从驻韩日军中派出援军。然而,在与陆军部长协商后,当时的首相乔乔决定不扩大事态,并命令朝鲜陆军司令林一郎前往袖手旁观。如果林一郎听从政府和军队的命令,918事件早就没命了。但是,林一郎也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任意派出三万多兵力增援关东军,使得关东军占领整个东北成为可能。
关东军挑起9·18事变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9月21日,中国政府对国际联盟提起诉讼。当时日本政府不赞成关东军建立独立“满洲国”的计划,因为这样公然违反日本与八国签订的九国对华条约,会使日本在国际上孤立。日本当时是国际联盟的常任理事国。9月25日,日本代表在国联公布了日本政府的方针:1)日本对中国没有领土野心;2)日本的军事行动是为了保护当地的日本居民;3)日军将立即开始撤退。
当时日本陆军大臣和总参谋长支持立即撤军,但关东军军官根本不理会上述指示,采取了“降级”的手法。而是在65438年6月+10月65438年+8月猛攻张学良在锦州的军队。当时,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曾与关东军高级官员接触,试图解释政府希望和平解决的政策,但关东军军官甚至拔出军刀威胁说:“你想干涉我们的事务吗?”
无力解决东北三省危机,犬养毅新内阁于6月5438+0931,65438+2月11成立。犬养毅曾照顾过流亡日本的孙中山等人,并与国民政府中的许多精英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犬养毅打算用和平手段解决东北三省的危机。12年2月20日,犬养毅秘密派遣特使前往南京,与中国政府高层举行会谈。但首相的秘密和谈被曝光,这激怒了军队中的激进派。3月1932,1,在关东军的策划下,“满洲国”宣告成立。但当时执政的日本政府不承认满洲国,激怒了激进派军人。1932年5月15日,一群狂热的士兵持枪闯入首相官邸,将养狗的首相击毙。
首相狗育被杀后,后来的文官内阁政府变成了兵来将挡的萎缩政权,使日本失去了控制,走向了自爆的军国主义道路。1932年9月5日,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1933年3月27日,日本宣布退出国联。从此,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对9·18事件的思考
1927国民党北伐后,激起了中国人民反殖民、求解放的爱国运动。而日本则声称,它在东北的租界和特殊利益是用几十万日本人的鲜血换来的,所以它不可能放弃在东北的租界和特殊利益。面对中国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一切租界的爱国运动,日本的所作所为必然导致中日冲突。在中国反日情绪高涨,日本反华情绪升级的情况下,发生9·18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认为918事件是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第一步,这其实是对历史的误解。日本最高政府官员没有计划毁灭中国的计划。当时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狂热军人,只想把东北从中国分割出去,成为日本的傀儡国家和殖民地,并没有进一步染指中国大陆的打算。
18九月事变的主谋石原慎太郎在1937六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坚决反对与中国全面开战。石原认为,日本不具备与中国全面开战的实力,与中国全面开战只会把日本拖入战争泥潭。历史证明,石原的确是一个有远见的战略家,但狂热的士兵们却不再听他的劝告。日本发动全面战争后,石原辞去陆军参谋长,回家务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战后远东国际法庭判决石原对战争没有重大责任,拒绝起诉。9·18事变前后,尽管中日两国国民态度强硬,但中日高层都试图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东北问题。918事件的和平解决并非完全不可能,但遗憾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后来控制了政权,走上了军事侵略中国的道路。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9·18事件主要是狂热的军人和激进的“爱国主义”造成的。虽然当时日本有相当大的言论自由,但日本的舆论基本上都是站在狂热军人一边的。林西一郎违规派遣朝鲜军队进入中国,赢得了新闻界的赞扬,称他是真正的爱国者,使中央政府无法调查他的违规行为。当时舆论甚至同情杀害养狗总理的凶手,认为狂热军人的兵变是出于“高尚的爱国奉献精神”和“爱国无罪”,并发起全民签名运动,为凶手开脱,为其减刑。甚至一些年轻女孩写信嫁给那些杀人犯。
日本舆论偏向狂热军人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客的腐败。当时日本政坛腐败丑闻接连不断,让人对那些腐败政客感到厌恶。有人甚至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我宁愿要一个干净的士兵,也不要一个腐败的政客。”但后来的历史证明,“老实兵”的施政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中国的爱国主义要求收回日本在东北的租界和特殊利益,日本的爱国主义要求捍卫日本在东北的租界和特殊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9·18事件是中国爱国主义与日本爱国主义对抗的产物。918事件以及随后的日本侵华战争,都与当时弥漫日本的“民族疯狂”和“爱国主义”狂潮有直接关系。日本侵华的背景与英、俄等政府高层冷静策划的对华殖民侵略有很大不同,值得我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