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伟人?请列举历史公认的两位过去的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祖冲之(429-500),中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文远,南北朝时范阳县人。他的父亲研究天文历法。祖冲之从小喜爱天体交换历法,经常观察和记录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动。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确的程度,其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比我们平时计算规定的31416要精确得多。圆周率的值等于一个12,288边的正多边形的边长。没有娴熟的技巧和强大的毅力,是无法完成加减乘除、处方等上百种复杂运算的。

祖冲之把圆周率的近似值22/7称为稀疏率,最早提出圆周率的另一个近似值355/113,称为密度率(日本数学家称为租率)。一些欧洲数学家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近似值。祖冲之的数学著作有《章法》、《九章术意注》,但已失传。

崇知纠正了当时采用的《李元嘉》中的许多错误,编出了一部新历法,名为《大李明》。其特点是考虑了日月岁差,这是对历法的一次革命。他还改进了闰法,将元嘉历从19年的七个月改为391年的144个月,更加符合天象的实际。第一次发现历法中的天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交点月的天数是27.21223,这与现代测量的交点月的天数非常相似。

祖冲之在机械制造方面也有建树,改造了南罗盘,制造了水磨、千里船等等。

二、沈括(1031—1095)中国科学家、政治家。

北宋年间,生于杭州钱塘。仁宗嘉祐(1064)出身于封建官宦家庭,是一位学者。历任郡县、太守、天部监、武备监、翰林学士。宗申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他注重实践,精研科学,重视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积累的经验。

数学上,沈括创立了“隙积”(二阶等差数列求和法)和“会圆”(已知圆的直径和弓的高度求弓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并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每天的毫秒时间。

物理学上,沈括发现了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400多年。他指出指南针不是指向正南,而是稍微偏东。他阐述了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研究了* * *振动的规律。

沈括在田健任职期间,对天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不仅亲自参与了实际的凌日勘测,还亲自研制了观测仪器,绘制了200多幅地图,以确定北极星的位置。他计算出北极星不在北极,但比北极多一点。

在地质学上,沈括从雁荡山的地形了解了水的侵蚀。根据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遗迹,推断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

在地理方面,沈括会仔细考察定州西部山区的山川、河流、道路、情况,用锯末面糊和融化的蜡制作地形模型,比欧洲同类地理模型早了700多年。他坚持了12年,编纂了一套由20幅地图组成的《寿图》(天下郡县图),在比例尺、方位、精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最大的一个高10英尺,宽10英尺。

沈括和魏普一起对传统历法的弊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采用阳历和十二齐历的设想。根据十二节气,一年分为十二个月。“12月往往是一大一小,尽管有两个小,但一年一次。”与现在的阳历相比,毫不逊色。

在医学方面,沈括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记录了有效的民间验方,撰写了十卷好方。

沈括在东海、宁国两县任职期间,积极倡导兴修水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在他的主持下,在沭阳修建了百渠九堰,影响了70万亩土地。在宁国,将大型《万春圩》复原,并撰《圩田五论》一书。

晚年,沈括住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建孟茜公园。他潜心写作,根据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研究经验,写出了一部巨著《孟茜笔谈》。该书现已出版二十六卷,加上三卷补充注释、一卷续注和三十卷* * *。其中涉及科技的文章有200多篇,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地理、气象、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等。这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科技数据库中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