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割线,你应该知道淮河的由来。

淮河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答案。

在蒙昧的早期,人们认为淮河是由创世大神盘古的鲜血改造而成的,与长江、黄河、吉水并列为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秦汉时期,四都有庙,皇帝祭祀名山大川时,淮河榜上有名。隋唐以来,诞生了串联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的京杭大运河。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淮河见证了无数的盛衰。

宋朝南迁后,淮河成为宋金对峙的前线。诗人杨万里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写道:...淮河南北隔,秋风泪湿。你想怪谁?淮河里的船背道而驰,连激起的波纹痕都难以做到。唯有鸥鹭无拘无束,自北向南飞。”淮河以北成了回不去的故乡,也成了杜南士人心中永远的痛。南宋中期,黄河决堤,黄河南下夺淮。黄河巨量泥沙迅速淤塞淮河,淮河泛滥,洪水频发。淮河沿岸的人们就像悬盆一样,惶惶不可终日地生活了800年。

如今,很少有人谈论淮河的洪水。只有老一辈人回忆起他们火热的岁月——出山店、王家坝、临淮岗、蚌埠门...水利工程驯服了汹涌的洪水。淮河现在是什么样子?

绿色桐柏山,神秘的淮河源头

桐柏山是秦岭和大别山过渡带的山脉。最高峰太白峰海拔1140米。这不是一座很雄伟的山峰,但因为地处豫鄂交界处,所以有北望中原,南读楚天的豪气。

在云雾缭绕的山顶,古云台寺不时传出梵音。寺庙前后各有一口井,多年不枯。分别叫大槐井和小槐井。它们是整个淮河流域的最高水位点,一直被认为是淮河的源头。

走进桐柏山,游客会被频繁触动人心的葱郁森林,以及山中随处可见的瀑布和流动的泉水迷住。闪闪发光的溪流从岩壁上落下,穿过巨石和枯树,出现在花丛和草丛中,汩汩不息。如果把小溪比作一个孩子,那么桐柏山就布满了无数调皮的小精灵。

明朝嘉靖年间,失意才子吴承恩游览桐柏山。他去了山脚下的水莲神庙,做了一次虔诚的礼拜,然后沿着小路来到神庙后面的悬崖上。只见一条白色的瀑布高高飘起,宛如一条白龙吸水,干净而苍劲。瀑布后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洞穴。爬上去,就可以进入洞穴。洞府和寺庙之间隔着一层水帘,外面就像是一个世界。当地传说,水妖吴在此与大禹激战,最后被大禹制伏,用铁链压制在淮河底。这里的风景和传说成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灵感来源。推测桐柏山水帘洞是《西游记》中虢国山水帘洞的原型,淮河底大禹镇压的水妖也是五指山脚下佛镇压的石猴的原型。

西游记开篇说:“混沌不分天地,谁也看不见。自从盘古破了鸿蒙系统,就从这里开辟了清浊之分……”桐柏山也是著名的盘古故里。古籍中记载:“盘古开天地,关节为山、河、血、发。”由此,淮河源头桐柏山与盘古结缘。连当地人都认为,盘古开天辟地后,最初的位置是在桐柏山。桐柏山上纪念盘古的遗迹很多,与盘古有关的民俗和祭祀活动也在山下的乡镇广为流传,这在其他地区是不常见的。

鲜为人知的淮河三峡

淮河离开桐柏山,进入坦荡的华北平原。它稳步向东,出河南,横穿安徽,最后从江苏流入黄海,蜿蜒1000公里左右,但始终平淡无奇,少有急流险滩,所以稍微有些湍流的地方就会格外引人注意。

淮河三峡虽然也有“三峡”之称,但远没有长江三峡的雄伟壮观。安徽淮南八公山是淮河流出源区后经过的第一座山。西山尽头的峡山峡因此被称为“淮河第一峡”。我在那里,但很难把它和峡谷联系起来——东西两岸只是两座圆圆的小山,既不危险,也不深。从视觉上看,它们更像是卡在河里的一扇石门。

蚌埠的净土山是淮河流经的第二座和第三座山。净土山仅相隔600多米。淮河由南向北。迎面撞上京山,断了两个大弯,从两山夹缝中穿过,形成了淮河第二峡——京山峡。与峡山峡相比,景山峡气势更胜一筹。在陡峭的山峡里,我感到有点压抑。

浮山峡,三峡,位于安徽和江苏交界处。浮山只是一个短短的赭石色山坡,靠近淮河南岸,却没有淮河北岸对面的山峰。之所以叫“峡”大概是因为在山脚下河道突然变窄,船如过峡。

淮河三峡在景观上并不出众,但相关的历史和传说却数不胜数。尧舜时代,峡山峡谷狭窄封闭,经常因为泄洪不畅而洪水泛滥,沿岸百姓怨声载道。大禹导淮时,带领百姓削山凿石,疏通峡谷,大大缓解了洪水。4000多年后的1991年,峡山峡谷被人为拓宽了200多米。今天,只有古老的王宇神庙在河中央的一个孤岛上默默地讲述着过去的危险和洪水。

景山峡和峡山峡类似,一开始很窄,经过大禹和后人的几次探索,才呈现出现在的样子。但荆山峡的故事更丰富,因为除了治水,大禹还在这里娶媳妇生子,召集天下诸侯结盟,奠定了夏朝的基础。“过房三不入”的典故也发生在这里。在土山上,有一块形似人形的天然岩石,独立在悬崖上,俯瞰淮河。当地人说这是大禹妻子改造的王宓石。

浮山峡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部血泪史。北魏时,南朝梁武帝在此筑堤拦淮,希望以水代兵,击败魏军,然而拦河并不容易。隆冬的饥寒和盛夏的流行病夺去了20多万军人的生命。高堰建成时,上游150 km完全淹没;那年秋天,堰被暴涨的河水冲走,洪峰如雷,冲向下游的村庄,无数人被淹。无辜的人民为梁武帝的倒行逆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人文荟萃的淮上古城。

淮河不算太长。起于河南桐柏山太白顶,在江苏盐城扁担港入海。干流全长约1000公里,不到黄河的五分之一,长江的六分之一。而1000 km的江面就像一条清晰的边界,在地理意义上将中国大陆东部分为南、北两部分。

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认识到“生于淮南者为橘,生于淮北者为橘”。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别在淮河两岸发展,孕育了截然不同的农业生态和风格迥异的民俗风情。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的淮河流域,由于南北文化的交织和交融,自然成为中国最活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片土地曾经孕育了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一批奠定中国文化基础的思想家,也孕育了管仲、李斯、刘邦、曹操、朱元璋、周恩来等一批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实干家。

“行万里路,不如过淮河。”在没有洪涝灾害的年代,淮河沿岸的富庶地区是人人向往的鱼米之乡。在朝代更替或南北对峙时期,淮河是冲突和战争最频繁的地区。历史的潮水在淮河两岸来回涌动,诞生了许多世界名城。

河南信阳是淮河流经的第一个地级市,被誉为“淮河第一城”。美丽的石河穿城而过,给城市带来一丝灵动。城西有一个人工湖,水面很大。湖边的低山丘陵是信阳毛尖茶的主要产地。翠绿圆润的茶林,就像一张毛茸茸的绿色地毯,一眼望去,绵延不绝。这里曾经是中原、荆楚、吴越文化的交汇地,周天子在此设立了许多诸侯国。时至今日,许多诸侯国的痕迹依然可以追溯。信阳沿淮河流域分布着沈、、赖、黄、江等古城遗址。这些古国逐渐演变为众多中国姓氏的起源地,因此信阳也被称为“中原侨乡”。

安徽省寿县,古称寿春,位于八公山脚下,西临淮河,北依淝水。是控制南北的军事家。寿春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淳沈骏的封地。当攻打楚国时,楚王一路东逃,淳把此地献给楚王作为都城,但楚国只维持了18年,就被秦国所灭。在随后的历史中,寿春凭借金山带水的地形,先后两次被京师和郡县统治10次。无数历史事件在这里上演,大量文物在这里沉淀,成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安徽省文物宝库。寿春最引人注目的文物是被围起来的又高又坚固的城墙。这座城墙建于宋代,是中国最完整的古代城防体系之一。城墙高9.7米,底部宽近20米,周长7.1公里。城内有四门,各有一瓮。城北东西两角巧妙地设置了防洪排涝的水闸和月坝。千百年来,寿春城墙不仅肩负着抵御外敌入侵的重任,还拦截了频繁侵扰的淮河洪水。正因为如此,这座城墙才得以保存至今。缓缓走过城门,光滑如玉的青石板在脚下呢喃着古城的沧桑。绿檐古塔下,寺内画廊里,居民们平凡朴实的烟火生活与络绎不绝的新鲜游客和谐交融,而那些重见天日的石制文物则躺在博物馆的橱窗里。

江苏淮安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故乡,也是军事天才韩信和文学大师吴承恩的出生地。主城位于京杭大运河和淮河的交汇处。明清时期曾与苏州、杭州、扬州并列为运河四大都市。几百年蓬勃发展的漕运,不仅带来了堆积如山的货物和络绎不绝的商旅,也带来了比江南更好的繁荣和富足。“运河三千里,清江浦最难忘。”清江浦是淮安里运河上的一个港口商业城镇。在运河时代,这里是长江以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誉,船只密布,街巷密布,亭台楼阁林立。今天,清江浦河里的运河已经风平浪静。为了满足大型船只的航行需要,人们在穿过高楼大厦的李运河以西挖了一条新河。宽阔的江面依然是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而古老的李运河却隐其功名,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沿李运河寻访,可参观屹立千年的镇淮楼、掌管天下水运的漕运总督署、人才辈出的古镇,感受淮安最美的记忆。

淮河入海流,河水安澜。

早在约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淮河沿岸就出现了令人惊叹的水利工程——大陂、少陂(在今天的霍邱、寿县),由楚国孙帅所建,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淮河流域都是天下富庶的粮仓,但这一切都在1194年黄河决堤后戛然而止。

黄河的入侵造成了淮河水系的整体紊乱,日益淤积的河床使上游的水难以排出。这些本该从东边流入大海的河流,逐渐汇聚到盱眙东边的平原上,串联起原来的水泽,形成了浩瀚的洪泽湖。明代,为了保证水运畅通,洪泽湖以东修筑了百里大堤,将湖水冲刷的运河淤泥堆积起来。大坝越建越高,洪泽湖最终成为一个随时可能决堤的悬浮湖。1855黄河北归后,洪泽湖以下河道淤塞废弃,淮河完全失去入海通道,只能借长江入海。河流无法有效泄洪,淮河也成了灾害多发河流。据不完全统计,从1194年到1949年的755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316次大洪水,平均每2.4年发生一次。每次洪水来袭,数千万英亩的耕地被淹没,无数的城镇和村庄被浑浊的海浪吞噬,成千上万的人溺死在水底...

1950年期间,急中生智的新中国同时实施两大举措,一是抗美援朝,二是治理淮河。在毛主席治淮必须修的号召下,沿淮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治淮事业中。经过近70年的努力,* * *建成水库6300多座,堤防6.3万公里,水闸2.2万座,蓄滞洪区27个,塘坝、水泵、灌溉渠不计其数,使淮河成为中国第一条得到全面系统治理的河流。

今天,当游客漫步在洪泽湖时,一边是雾蒙蒙的水面,一边是枝繁叶茂的防护林。敦实的大堤呈波浪状延伸至天边,堤旁的村镇被鲜花环绕,干净优雅,没有一丝挂湖的不安。大堤东侧,三条人工河并行行驶在苏北广阔的平原上,直通大海。800多年后,淮河终于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淮河入海,大江安澜,这条古老河流的苦涩历史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