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历史和类型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交通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牛车和以牛马为动力的马车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用当时的“六艺”教育学生。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法、数学等六种知识技能,其中“御”就是学习驾驶车辆。不会开车就不能做官,可见当时的人对车辆的重视。战国时期,车辆发展成为行军作战的工具。秦国最早发明了双铁车,并把它作为行军作战的工具。这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铜车马,是当时诸侯国之间战争中使用的战车。

在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由于铁器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与此相适应,车辆的数量也在增加。再加上长期战乱,马匹短缺,即使是皇帝的老儿也很难用纯色马驱动的车辆出行,将军们只好坐牛车代步。它是如此的悠闲,甚至形成了一种看似优雅的时尚。东汉时期,交通工具更加普及,甚至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也刻有“车马过桥”的画面。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国大约有10万辆汽车,汽车的种类也有所增加。车,衣车,超车,车,不计其数。追上一匹马,你会抓到一条双龙。前者又肥又轻,可以当战车用;后者庄重豪华,假装造车。

汉代以后,车辆再也没有大的发展。无论是清初出现的“大车”,还是清末出现的“洋车”,以及所谓的香车、车、雕车、雕车等。,都在车的造型和内饰上下功夫。如果真要说汽车的变化,那就和中国屈辱的历史息息相关。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橡胶轮胎和钢球轴承逐渐进入中国,大大提高了汽车的速度。与此同时,人力车和黄包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街道上。

我国历史上真正有价值的车是西晋(公元265-316年)出现的“记鼓车”。据唐代文学家方在《晋书》中记载,鼓里有四匹马,车上有两个木头人,前后各持一锤,中间有鼓。在距离车库一英里的范围内,两个木头人同时敲鼓,测量和计算里程。显然,这是中国专用汽车制造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开端。到了宋代(960-1279),记忆中的鼓车有了很大的提高。把原来的单层改成双层,走一里路,上层木头人敲鼓;十里,下木人打镯子。宋仁宗天盛五年(公元1027年),家仆陆道龙革新制度,推出了齿轮传动机构的单轴双轮双层鼓车,在车辆发展史和机械工程史上具有重要价值。马车是汽车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