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主要历史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经济现代化经历了160年,包括工业化的开始、部分工业化和全面工业化三个阶段,以及多次战争的破坏和社会动荡。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无奈,也留下了很多经验和启示。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全面总结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只能非常简略地谈几点认识,为后面的战略分析做准备。

首先,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是追赶型经济现代化。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不是“自然进化”,而是人为的、被迫的。这也是经济现代化落后国家的普遍现象。这种经济现代化,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是很重要的,但不可能完全重复先行者走过的路,因为先行者和后来者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有很大的不同。在工业化初期,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不是一种经济自觉行为,而是面对生存压力的经济对策。这种经济现代化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中国经济现代化遵循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基本规律。中国经济现代化包括国民经济的全面工业化、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然而,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先驱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拥有中国的人口规模。实际上,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是9亿左右,比中国少4亿。因此,中国的经济现代化面临更多的挑战。

第三,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世界经济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不能脱离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高速增长期,分别是1870 ~ 1895末期、20世纪初期(1912 ~ 1936)和20世纪后期(65438+)。这三个时期都是中国实行开放经济政策的时期。当然,开放的第一阶段是在外国炮舰压力下的局部开放,第二阶段是政府无力管理下的无序开放,第三阶段是政府有效管理下的有序开放。虽然中国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但三次开放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活力。

第四,计划经济不是经济现代化的有效模式。很多时候,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是由政府主导的。洋务运动时期的工业化是官僚监督的,民国时期的工业化是官僚监督的,新中国前40年的工业化是政府计划的。历史证明,计划经济模式效率低下,官办工业化不成功;同时,没有合理的政府干预,也不可能赶上工业化。自由市场经济的神话在20世纪初破灭,计划经济的模式在20世纪末失败。有限政府干预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已被证明是经济现代化的合理模式。

第五,战争对中国经济现代化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战争有过几百次。每一场战争都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延缓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日本侵华等对外侵华战争,对中国经济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日本的侵略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迟了至少20年."

第六,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错过了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机遇。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三百年中,中国失去了三次经济现代化的良好机遇。中国是经济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它起步比别人晚,失去了很大的机遇,使中国的经济现代化雪上加霜。赵德新先生曾经指出,中国失去了三次现代化的机会。

第一次是1793,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传播。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763年前后,1825年,英国议会解除了对机械出口的限制,工业革命蔓延到了欧洲大陆。1793年,工业革命后第30年,英国国王乔治派遣使节访华,请求建交。当时清朝乾隆皇帝拒绝与英国建交,使中国工业化的启动延迟了约70年。

第二次是1842 ~ 1860,错过了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1842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没有及时调整经济政策,而是用幻想欺骗自己,拒绝了解外界,拒绝改变旧制度。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欧洲酝酿。1870 ~ 1913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抓住了机会,取得了成功。1860年至1894年的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工业化的开始,但却是被迫的、被动的。

第三次是1957 ~ 1976,错过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会。二战结束后,西方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发生了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技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则接连遭遇政治运动,失去了接受产业转移的机会。

第七,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两次中断。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 ~ 1945)。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被战争打断,工业化水平倒退(表3-5和表3-17)。直到1952左右才恢复到1936的水平;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的现代化推迟了20年。虽然战争期间有工业增长,但它是为战争服务的。

第二次是文革时期(1960 ~ 1977)。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被政治运动打断,工业化水平出现倒退(表3-6)。“文革”前后,我国工业增加值比重从1960年的41%下降到1968年的31%,1970年又恢复到40%。产业劳动力比重也从1960年的16%下降到1965年的8%,然后在10年徘徊在10%左右,到1977年才恢复到15%。

第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任务十分艰巨。如果把人均GDP与经济结构的综合时序差异理解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时序差距,那么2001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差距是非常显著的(表3-18)。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国的综合年龄差约为100,与德国等7国约为80岁,与日本等6国约为50岁,与葡萄牙等5国约为30岁。因此,中国要达到世界经济的先进和中等水平并不容易,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2.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就像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一样。然而,未来是可以选择和创造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未来等待着我们去创造。当然,理想必须基于科学和事实。21世纪的前50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将处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条件下。它的优缺点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1)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竞争优势。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竞争优势至少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强大的民族复兴的社会基础;其次,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力资源;第三,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第四,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科技人力资源;第五,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竞争劣势。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竞争劣势还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第二,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了解非常有限;第三,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尚未形成;第四,中国人均资源(如耕地、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五,中国没有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3.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

20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巨大机遇来自世界经济现代化本身。在世界经典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有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三个机会,中国错过了。在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也会有新的机遇和挑战。

(1)265438+20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新机遇。21世纪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必将产生新的机遇,我们要好好研究,不要错过。比如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绿色经济和生物经济,体验经济和文化经济,等等。

(2)21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新挑战。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在21世纪将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快速增长;从三元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变;农业现代化;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以维持金融稳定;生态现代化,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经济全球化与维护国家利益。

过去的160年,是中国从沉睡走向觉醒的160年。未来的100年,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赶超的100年。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勇敢地面对和克服新的挑战,那么中国将在21世纪实现经济现代化,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22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