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历史演变

旗袍是女装的一种,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体现了西方的审美,采用了西方的剪裁。它是东西方文化的具体融合。目前,在一些西方人看来,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

在二十世纪初,流行穿喇叭袖短外套和无袖背心,外套在地上前后摆动。此后,旗袍的下摆、袖子、翻领、领子都做了一些改动,加上了装饰,变化复杂。但仍保持了旧款旗袍马甲的直宽风格,采用传统的直线裁剪方式,展现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

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旗袍在长度,宽度,开叉高度,短袖和低领方面反复变化。1929,受欧美短裙的影响,原本长度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有了校服旗袍,下摆缩到膝盖以上1寸,袖子西式。这一变化受到了批评。1931年后,旗袍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达到顶峰,袍底垂下来遮住双脚,这叫什么?扫旗袍?。以前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被缩短到了肘部。之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后几乎无袖。

清代旗袍不开衩,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开了左边的衩。后来,缝越开越高,渐渐到了膝盖到大腿。由于反对,长袍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是舆论压力一减,长袍开衩迅速崛起,1933之后,宽衩旗袍开始流行。

传统旗袍是上下直线,加上高挺的领子。三十年代初,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袍的腰部开始收缩,1934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完全显露出来。齐耳高的领子逐渐变短,后来有的变成了无领旗袍。

满族传统旗袍的起源

顺治年间(公元1644)

清朝先人入关,定都北京,然后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定,兵役制度的改革开始实施。在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传统服饰,汉服,都是禁止穿的。相传千年外衣下的汉服形状,只保存在家中汉族妇女的衣服中。男女在庆典场合都要穿长袍,长袍有很多种,包括宫廷长袍、龙袍、绣袍和常服长袍。从词义上看,旗袍一般是指旗人(男女均可)所穿的长袍,但只有八旗中女性所穿的长袍与后世的旗袍有关,而作为礼服使用的长袍,如长袍、绣袍等,习惯上并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来看,满族女性是被禁止模仿汉族女性服饰时尚的。到清末,也有汉族妇女模仿满族服饰。满汉女装风格的悄然交融,让双方服饰的差异越来越小,成为旗袍风靡全国的前奏。

晚清

旗女所穿的长袍宽大宽大,线条笔直硬朗,长度至脚踝。?元宝领?它被广泛使用。领高盖住脸颊,触及耳朵。袍身绣有各种图案,领、袖、翻领、数据有多处宽滚边。咸丰、同治年间,镶卷达到了顶峰,有的甚至整件衣服都镶卷了花边,以至于几乎很难辨认出原来的材质。旗女袍的装饰复杂到登峰造极。此时的清王朝正在试图挽救危亡,这是清洋务派提出来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出国留学。在中国,学生最早出现了西式学生衣帽礼服的输入,为评判美提供了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了社会着装观念的改变。以后旗袍演变成一种融合中西风格的新样式,其受西方影响的变化可以说是开端。

民国旗袍

1911辛亥革命的突然爆发,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扫清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抛开了传统苛刻的礼教观念和风化观念,解除了服饰制度上等级森严的各种橘子。服装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转型已经水到渠成,旗袍也因此卸下了传统的沉重包袱。旧式的旗袍被抛弃,新旗袍在乱世开始成型。

此时时尚中心早已从苏州、扬州转移到上海。上海也是女性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家竞相创办女子学校,掀起了女权运动的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风气,清理了服饰化妆上的陈规陋习,趋向简洁,色彩上力求典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美。旗袍最初是以背心的形式出现的,长到脚背,加在短外套上。后来长马甲改成了无袖款式,成了新旗袍的雏形。据说最先走红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的第一个俑。当时,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和时尚的先锋,甚至是打扮成女学生的名人和时尚人物。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时期。这时改良后的旗袍在结构上吸收了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加合体。旗袍虽脱胎于清朝的女子长袍,但又不同于旧制,成为中国现代女性的标准着装,吸收了中西服饰。旗袍起源于旗手的长袍,而北京是旗手居住人数最多的地方,所以直到清末民初,旗袍都属于京派文化。清代旗手的袍服有男袍和女袍,但因为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起源于旗手的袍服。清初的旗女袍,比较细长紧身,袖子窄,样式简单,到了清末,已经变得宽大复杂。辛亥革命后,大部分旗人放弃长袍,改穿长衣长裤,所以20世纪10穿旗袍的人很少,20世纪20年代才略有恢复。丁哥之后,旗袍发生了质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的主要地点是上海。

清末旗女的袍子与民国旗袍主要有三个区别:

1.旗女袍宽而直,不露身;民国时旗袍开衩收腰,显示体态或女性曲线。

2.旗女的袍里有裤子,开叉处可见绣花裤腿;民国时旗袍里面有内衣和丝袜,开叉处露腿。

3.旗女袍的面料多为厚重的锦缎或其他提花面料,装饰繁琐;民国时期旗袍面料较轻,印花布增多,装饰更简单。

正是这三个不同点,让旗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的长袍变成了可以和西洋裙比肩的新品种。袍服是大衣,强调功能(防寒、遮体、身份表达等。),它们的审美意义是传统意蕴。裙子,法国的长袍或英国的连体裙,与中国长袍有着相似的强调功能的历史和传统,但展示女性的身体曲线也是其悠久的传统之一。现代裙子强化了这一特征,从含蓄、理想化、局部表现到暴露、性感、全身表现。就现代西式礼服中女性体态微妙变化的所有这些表现而言,民国旗袍是无与伦比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穿旗袍的妇女人数急剧减少。一位名人曾不无遗憾地说:“对于一个身材好的女人来说,不穿旗袍真是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