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如何预防职业危害?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对一些职业病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防治经验。在很多古代史书中也有很多记载。如北宋沈括在《四川深层开采岩盐引起的卤气、天然气中毒死亡事故及解毒方法》中就有论述。孔描述了袁谭的银匠、慢性汞中毒症状和采石工。石末伤肺,肺焦多死?尘肺病现象。

明清时期,随着矿冶、纺织、印染等手工业的发展,各种职业病逐渐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些职业病知识和防治经验。名医薛基在《内科文摘》中记载了一个银匠患职业病的病例。据说一个银匠因频繁接触冶炼,双手疲劳、感冒发烧、麻木。一些医生错误地认为毒药的治疗无效。雪姬认为其实是职业造成的。补中益气的药煎汤治手好吗?。这是医学书籍中最早的职业病预防记载。

然后《本草纲目》也记载了铅矿工的职业病。到公元17世纪,宋在他的《天工开物》中也记载了砷中毒。烧烫伤的人,两年后要出家为徒,不然头发头发都掉光了。?说到焦炭融化?用一堵墙来抵御高温?,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劳动保护措施。如明代医生沈斗元在《外科宣》(1640)中记载了一些职业病的诊治情况,清代医生陈士铎在《外科秘录》(1694)中记载了一些职业病的诊治情况。总之,这一时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开了个好头。

一是古人对有害工作环境的认识,采取了哪些劳动保护措施。

古代采矿和冶炼的工人经常要在恶劣甚至有毒的环境中工作,因此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些有毒气体和烟雾污染环境,损害人们的健康。渐渐地,人们也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这种危害。

中国矿冶业历史悠久,工程技术精湛。1988在江西省瑞昌市铜陵村发现的商代中期铜矿遗址中,发现了完整的井架和部分排水设施。湖北大冶桐庐山东周铜矿现场显示,通风、排水、照明、巷道支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得到有序处理。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在一些领域造成了一些问题。《水经注》。河水》引用西域云:?在库兹以北200英里处,有很多山。夜晚充满了火,白天却充满了烟。人取此山为石炭纪,冶此山铁,用之三十六国。。这一史料反映了新疆库车县存在一定规模的煤矿开采,并对附近环境造成污染。

到了宋代,人们对这种环境破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图说本草》记载朱砂矿对环境的影响,写道:?春洲容州有沙,所以它的水是红色的,每一缕雾霭都冒着热气,也是红黄色的。当地人叫它朱砂气。尤其可以是疖子,深受人们的影响。。记录了汞蒸气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毒性。后来陈诚在草药中记载了炼砷对周围生物的毒性。书上说:忻州玉山有坑,管理很严。?刚拍飞霜的时候,人站在离风十几尺的地方;顺风附近都是死的?。可见冶炼砒霜(三氧化二砷,俗名砒霜)的工人已经意识到了事态的危险性。

宋代一些地方采煤用煤较多,所以也有局部煤烟污染。沈括《孟茜碧潭兖州云》诗:?石烟更像洛阳尘埃?。据说延安周边产煤区的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同时,康芝的《昨日之梦》记载了石油也会造成污染。书上说:?猛油(即石油)东行千里朝鲜。刚出来的时候,夏天烤石头的时候特别热,遇到别的东西就火,但是真正的玻璃器皿是可以存放的。郡长于,欲汲水火油,水潭对岸为民营。用油的人从火焰上滴下来,那么馅儿就结实了,剩下的油就入水了,所有的藻类都耗尽了,所有的鱼和龟都死了?。反映了人们对石油燃烧余烬污染水面这一戏剧的理解。

宋人也注意到桐油灯产生的油烟严重污染了环境。庄绰指出:桐油在江湖上当灯用,但是浓浓的烟垢,人像之类的,特别令人害怕。不能洗衣服,但是可以用冬瓜洗。。当时,一些金属作坊的工匠经常患有职业病。

孔《谈园》载:银鎏金,水银熏,头手颤。甲骨山采人,石末伤肺,肺被烧死;投钱监管卒不白不白,辛苦死。这里说的是汞中毒和矽肺的症状。赵彦伟在《云路漫潮》中也提到:炼银?坑户是油蜡烛熏的,不是人。?可见当时也知道慢性化学中毒。

明清时期,人们对矿冶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有害气体有了更广泛的认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在铅生山洞穴的岩石之间,人们背着油灯走了几英里,带着它们走着曲折的矿脉。它的气体对人有毒。如果一夜不出来,皮肤就会松弛发黄,腹胀使他们无法进食,从而导致生病死亡。说明人们对铅中毒的认识。《物理提示》中的方以智云:?皂矾厂充满了人们的愤怒,衣服容易腐烂,树木不茂盛,但乌桕树不怕它的愤怒?。绿矾,即绿矾,主要由含水硫酸亚铁组成。

本文描述了它对周围材料的腐蚀,Ubuntu可能的抗性,以及一些有毒气体的危害。李时珍指出:煤气中毒的人会晕倒致死,但喝凉水会缓解?气体对人的毒害早有记载。明末清初,屈大均也用粤语新语写作?货语提到了当时炼铁造成的空气污染。说:铁矿石降下来,混上硬碳,机车从山上抛下来入炉。它的火焰是烛天,黑色混浊的气体持续几十英里。不难想象污染的严重性。清代李融在《自流井》中描述。德成井大火和卤气熏死人?。这里的卤素气体是天然气。

无计划的开采往往会破坏植被,带来水土流失等严重后果,古人也是知道的。《云路满巢》记载:?福建建宁府松溪县瑞鹰场,到县城240多里,深山里。绍兴期间,村里人知道自己有银子,他们从中受益?游戏之初,周围都是大树,不十年,到游戏四里都是铜山。?其他作品记载采矿破坏植被和地表结构,引发洪水。在现代四川,一些山区的金矿开采经常引发泥石流,以至于当地政府不得不禁止其开采。

明末清初的孙廷权在他的《燕山杂记》中,动情地写下了矿工们被生活所迫,在恶劣环境中受苦受难的情景。说他们不得不?挖山煮石,踩水踩火,后患无穷?。结果是?在乎烧玻璃的多灾多难,挖山炭的淹死,做石矾的有隐疾,炸铅的怕里面铅重,怕里面冒烟?。不难想象职业病的严重性。

在古代,类似矿冶、易发生化学中毒的炼丹操作中,很容易看到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葛洪曾经指出,世界上没有胖仙女。也就是说炼丹的人都很瘦。很多史书记载,历代很多医生因为炼制丹药的毒气熏蒸而患病甚至死亡。《龙川简史》记载有人烧丹,使其手指生痈。此外,《冷话》等书还描述,有些医生直接用手配制秘方。经过多年的毒气,他晚年死于拇指坏疽。?详细描述了医生药学职业病的严重性。

二、古代如何进行劳动保护措施和防治疾病

在古代,为了达到最低限度的生产安全,人们也采取了一些劳动保护措施。沈括在谈到修复损坏的盐井时,提出了洒水防止井内毒气的方法,以改善井内通风,排除毒气。明代的《天宫吴凯》也记载了人们已经注意到废气的消除,书中记载:?任何长期取煤的人都可以从土壤表面分辨颜色,然后挖掘。深至五丈许,才能取得煤炭。刚见到煤末时,毒气灼伤人,把一些巨竹凿掉中段,削尖到末端,插入炭中。它的毒烟从竹子里渗透出来,人们从竹子下面把它捡起来。?有一个很好的消除有毒烟雾的方法,对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燕山杂记》还包含:?任何通过隧道的人都必须在隧道前把手点燃。井是黑夜,灯是太阳。冬气藏,灯长,夏气浓,灯灭。所以挖井一定是两个,挖隧道一定是两个。让气交通达其阳。难攻远达,难做,以为气井也叫。?强调双凿井保持井内通风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针对当时矿冶各种职业病增多的情况,宋代一些医生开始提出增加营养等方法,以增强体质,抵御中毒。“日花子”在哪里?水银棒?中国人认为:?烧鎏金粉(水银)的人,常患风或痈,需服铁浆以免其毒。其他著作也指出,铸造货币的士兵,由于有害气体的烟雾而患有脊柱疾病,可以通过吃蒸海豚来缓解。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制作粉锡的工匠易中毒?铅气?毒,必须吃肥猪狗肉,喝酒精和铁浆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