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考的三个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所需的三个历史知识总结1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论述
智者派:古希腊智者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思想确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精髓。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行统一。智者派重视人的作用,却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他主张“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德性即知识”的观点。苏格拉底对人性的研究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对“人”的研究。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了解但丁和薄伽丘的主要作品
但丁的《神曲》和薄伽丘的《十日谈》。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
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千千数百万人开始破除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3.欧洲启蒙运动
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及其代表作。
孟德斯鸠:代表作是关于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关于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
a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理论,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认为法律应该是理性的体现。
伏尔泰: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和《路易十四》。
a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号召人们粉碎教会的邪恶势力。
b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c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人生而平等自由。
d代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卢梭:他的代表作是《论社会契约论》。
一个主张“社会契约论”的人
提倡“自然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
c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
康德: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写了《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做了经典总结。
a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平等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d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干涉他人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
讨论启蒙运动的重要影响。
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暴政和愚昧,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它要求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
b启蒙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
c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启蒙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一二必修三历史知识总结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的成就。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A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高度重视核能的和平利用。掌握核技术后,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人民提供电力。
b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成功仿制了短程导弹。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射成功。
C 1970随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太空时代。
载人航天:2003年6月5日,搭载航天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年6月65438+10月65438+2月,神舟六号载着航天员费和聂海胜成功发射。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成功发射,翟志刚完成舱外行走。)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我国首次实现了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蛋白质全合成,开启了合成蛋白质时代。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育成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人。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而且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范围的饥饿问题。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理解中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
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党中央提出要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②提出: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科学文化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基本的、长期的方针,不是一时的方针。
理解“百花齐放”方针实施后的优秀作品
①文学作品:老舍戏剧《茶馆》、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杨沫小说《青春之歌》等。
②艺术作品:1959被电影界称为“难忘的1959”。优秀影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太阳》、《北国江南》等。
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了解建国后国家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①人民教育的建立:1949年底,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决定在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旧教育的有益经验,借鉴苏联的经验,建立人民教育。
(2)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③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非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
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
“三个面向”:1983,在北京景山中学考察时,提出了“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
义务教育法:1986年,义务教育法制定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广泛普及。到20世纪末,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少年文盲。
“科教兴国”:在改革开放的同时,我们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方针,在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总结3
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1,向西方学习,寻求改变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关于向西方学习、求变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
魏源:他编纂了《海国图册》,阐述了“师夷长技”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情,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很大启示。
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看世界的人。广东禁烟期间,我整理了四大洲的编年史和各国的法律。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封建君主都是“大盗”,声称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变法考》;借助儒家经典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的大飓风之一”、“火山喷火”。
梁启超:发表《改革总议》,批判封建专制和守旧顽固派的危害,宣传扩大民权、设立议会、改革求生存的主张。
理解改革思想和政治改革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权,倡导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国民的觉醒。这是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一个趋势。
2.新文化运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资产阶级民主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B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告青年》,倡导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期卷起来,改名为《新青年》。
c《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主要内容: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民主”指的是民主思想和制度。“科学”是指现代自然科学的科学精神和规律。
b“新道德”是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旧德”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传统儒家道德,以孔子为代表。
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形式革命),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随后,陈独秀发表《论文学革命》,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内容上的革命)。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小说)和《孔乙己》,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b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经从工具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改造中国。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
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五四运动爆发,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李大钊是马克思研究专刊《新青年》主编,发表多篇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出现了许多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比如北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些早期组织。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组织开办工人补习班,出版《劳动世界》、《劳动者》、《劳动之声》等面向工人的刊物,受到工人的好评。
1921年,中国这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诞生了。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总结4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中国古代科技发明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产生和传播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果。
造纸术:西汉初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导向仪器是中国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导的特性制作了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被用于航海。
火药:中国古代方士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是火枪、火箭和火炮。宋朝时,火药被广泛用于军事。
印刷术: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
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巨大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时间最长,积极作用最显著。
四大发明出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日益削弱了骑士阶级,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海洋航行,开创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是预示着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成了新教的工具,总体上是科学复兴的手段,是创造精神发展必要前提的最有力的杠杆。
-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中国古代文学。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和代表作。
《诗经》:春秋末期,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0余首,分为体、雅、颂三个部分。孔子编纂的《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人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用楚语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也被称为“骚体”。
汉赋:在汉代,作家们在楚辞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综合的文学体裁——赋。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商》和东汉张衡的《二井赋》。
唐诗:在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是王波和陈子昂。
b盛唐时期,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之誉;杜甫以其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中唐时期的白居易主张“文章要及时写,诗要为物写”,创作了大量朴实无华的讽喻诗,批判了时代的弊端。
宋词:在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的增多,能唱的词更适合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因此,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词人以婉约的柳永和李清照著称,而无拘无束的苏轼和辛弃疾(南宋)。
元曲:在元代,散曲和元杂剧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等人在元杂剧中成就最高。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如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明清小说数量众多,体裁多样,表现形式丰富。这四部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和红楼梦(曹雪芹和高鹗),是最著名的。此外,中国古典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也是著名的杰作。
3.汉字与中国书画。
了解汉字的演变
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朝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大篆、小篆、李殊和楷书。
进化的总趋势:从复杂到简单。
了解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
书法和汉字是齐头并进的。中国的书法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书法风格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楷书:有实用价值。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和刘公权。
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和王献之;唐代的张旭和怀素。
行书:既有楷书的规矩,又有草书的放纵,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代颜真卿,北宋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
3.中国戏剧艺术。
了解京剧的出现
a形成:清代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并接受了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形成了一种新的剧种,后被称为京剧。
b .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艺术家。
c传播:民国以来,京剧逐渐走向世界。
高一五必修三历史知识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了解百家争鸣中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道教:老子(春秋)、庄子;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了解孔孟荀的主要观点。
孔子:
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末期的鲁人。中国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学创始人,晚年发起私人讲学,编纂古代文化典籍。孔子编纂的诗、书、礼、变、乐、春秋,后来被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要实现“仁”,就要宽容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强调统治者应该以德治国。反对暴政和任意的惩罚和杀戮。
c主张“克己自卫”。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让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仪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a主张“仁政”。b提出“重民轻君”的民本思想。c主张“性善论”。
荀子:
a主张统治者以“仁义”和“王道”治国,以德服人;b提出“君在舟,民在水”的结论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行善。
经过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家思想发展为百家争鸣的大量。
2.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国子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提出汉武帝时期,儒生董仲舒改革儒学,将百家之道、法家、阴阳五行的一些思想融入儒学,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他提出要废黜六经范围之外的所有学术圈。目的是以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以满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他是春秋故事的作者。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践。
③影响: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
国子监: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国子监的建立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旧刻板印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①宋明理学的形成:北宋时期,儒家融合佛道阐释儒家正义,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
程颢、程颐(北宋):《李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物以继理。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第二个过程将正义与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了“学物知物”的认识论。
朱(南宋):理学大师。书“四书、章、句”。
一李瑱是以三纲五常为道德规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b强调“存义灭人欲”。
c认为“抓住事物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阐明道德的善,而不是为了寻求科学的真理。
陆九渊(南宋):心性论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的观点;强调“宇宙即我心,我心即真理”。认为不需要探究贫穷,只需要反省内心就能得到正义。
王阳明(明朝):心学大师。宣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张。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理论。
③影响:朱成的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受到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效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官方哲学。朱的《四书句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所依据的教科书。
4.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王夫之的基本观点。
李贽:明末思想家,著有《焚书》、《藏书》。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要摆脱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大胆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类正当的私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他是《等待访问的伊名》的作者。黄宗羲的思想对以后反对专制主义的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个暴露的绝对君主制是对世界的巨大伤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有《世界各县各国疾病志》、《日本知识志》等。
a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倡导一代朴素的学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启发了现代人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都是客观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b认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都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来认识。
c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复兴了我国传统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