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的发展史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迫切的影响!!!
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古典油画的现实主义倾向。在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产生了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诉求。为了逐渐摆脱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单一创作,许多著名画家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景、物进行观察和直接描写,使宗教题材的作品中包含了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有的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也比较完整。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继承了希腊和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他们不仅注重在作品中描述一个事件或事实,而且还揭示了该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因此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同时,画家还探索了解剖学和透视学在绘画中的应用以及明暗分布在画面中的作用,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人体解剖学的应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具有逼真的准确比例、形状和结构关系;焦点透视的建立,使绘画通过构图形成错觉的深度空间,画中景物与现实中方位的瞬间视觉体验相同;明暗法将画中的物体统一在一个主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和其他绘画中追求写实的理念,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无法完善,油画工具材料的表现适合充分体现。所以古典油画经过长期的制作,变成了高度写实的样子。
从整体上看,古典油画是油画语言各种因素综合运用的结果,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又特别注重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更注重明暗法的运用。画中景物的暗部被均匀地笼罩在阴影中,明暗界限呈现出柔和的过渡,营造出一种集中而无缝的效果。达芬奇的《岩石中的圣母院》是这种风格的代表。同时,尼德兰画家在画中清晰地描绘了景物的所有细节,景物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明暗的过渡。r .康平的三叶祭坛画《怀孕通知》详细呈现了室内室外的所有场景。意大利的提香是第1位特别注重油画表现力的画家。他在深色背景上作画,经常使用明度相近、色调略有不同的亮色,形成瑰丽的金色调。透明颜料的反复重叠,浓淡分明的笔触,使色彩与形式有机交融,营造出质感效果。
17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快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画家根据各自生活的社会背景和民族气质,对油画语言进行了不同的深度探索。油画的类型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等等。油画技法也日益丰富,形成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流派。
2)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材器皿中。据李周、韩曙等文献记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油画”的历史。一般认为,中国的油画开始于利玛窦带着上帝和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到达中国后的1581年。其中一幅《木美人》作品虽然历时500年,但仍隐约可见画风的古朴厚重。
康熙年间,传教士、潘、伊格纳丢斯·西切尔巴特等人将自己的画作献给皇宫,从而将西方油画技法带入皇宫。雍正、乾隆年间,朝廷的大褂(满人是奴才)被皇帝下令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碰撞,民间画坊、画廊兴起,绘画技艺提高。但此时由于他们地位低下,文化素养有限,其作品未能进入文化的高层次,形成独立的新文化。
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生赴英、法、日等国学习西方油画,其中有:李铁夫、冯、李、(师承)、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潘、庞薰琹、常书鸿、吴大羽、唐义和、陈抱一、关良、王月之。
这些人回国后,从西方和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比如1911从西方归来的周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刘海粟创办上海画院,第一次开始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发起开办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校长林风眠);1927,中央大学开设艺术系(徐悲鸿任主任);从65438年到0928年,杭州建立了第一所大学制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林风眠任校长)。
这一时期主要的三个绘画流派是:现实主义学派(徐悲鸿);新画派(林风眠、刘海粟);现代主义(庞薰琹)。
这一时期中国正值战乱,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油画家流离失所。面对国难,许多油画家以绘画为武器,反映战争,揭露暴政,如的《台儿庄血战》、唐义和的《胜利与和平》、司徒雷登乔的《放下你的鞭子》。一些画家因战乱远赴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创作了《负水女》(吴作人)、《哈萨克族牧羊女》(董)等优秀作品。
我找到一篇关于这个的文章。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