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
第一,建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是牢牢把握其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根据其对人民有益或有害来肯定或否定。通常我们常见的具体标准是:国家是否得到了统一,是否推动了历史发展;是否调整了政治和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已采取措施促进民族融合和团结;是否抗击了外来侵略,捍卫了国家利益;是否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是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二,遵循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
1,二分法原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杰出的历史人物也不例外,人无完人。因此,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要坚持二分法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比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省、打败俄国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维护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是,不能因为成绩显著,就完全视而不见,完全否定大兴文字狱的过错。我们必须根据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从两方面来评价他。当然,我们不能掩饰自己的缺点。最后,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认为康熙皇帝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封建皇帝。
2.时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去看待和评价。这个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比如对商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他积极变法的史实,他变法的结果是在秦国建立封建制度并使之强大。在现代人看来,封建制度是非常落后的,是一种剥削制度。所以商鞅变法不值得后人欣赏。但如果把商鞅放在他生活的特殊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时期,奴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这种生产力的现状,历史潮流呼唤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应该予以肯定。商鞅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改革家。
3.阶级原则。
历史人物大多生活在阶级社会,所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不是停留在个人动机上,而是深刻揭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特定的民族关系环境。比如,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但当民族面临外来侵略时,他坚决反抗,从不妥协。他领导的虎门鸦片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第三,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理论来源于历史。
在明确评价标准和原则后,学生必须通过“历史与理论相结合”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以史实或具体史料为依据,从而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毫无根据,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史实。
接下来我就以秦始皇为评价对象,做个示范。
首先,根据“一分为二”的原则,我们将评价内容分为“功绩”和“过失”两部分。
其次,根据教材或资料中学到的信息,先在脑海中搜索秦始皇的相关活动和事迹,如统一六国、派人掘陵渠、修筑万里长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增加赋税、增加徭役等。
第三,按照评价的原则,以科学的标准为准绳,对历史活动逐一进行考察,分清哪些是功过。比如为了“筑长城”,过度使用人民的力量,使得很多人的妻儿离散,自然不好。但当时的背景是,匈奴经常南侵,掠夺边境汉族人民的财富,严重干扰了中原人民的正常生产活动,破坏了经济发展。秦帝国把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防线,保证了中原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所以修建万里长城应该是秦始皇的功绩。最后,按照评价标准,“焚书坑儒”扼杀思想,破坏文化,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因此,比较其得失,该活动应归于过失。
然后是“史论结合,理论以史为据”,分别评论功过。先把主要活动写下来,然后对这个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比如在功绩方面,写完“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事实后,我们简单评价:“结束诸侯割据的长期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愿望。”
最后,是用简单的一句话评价历史人物。比如对功过分别进行描述和评价后,再进行功过比较,最后得出结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缔造者,功过大于过,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卓有成效的皇帝。”
评价历史人物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本文只是比较浅显地谈谈皮毛。如有不妥,望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如何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
在历史教学中,为了考察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用历史知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能力,往往涉及到对优秀人物的评价。如何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
第一,坚持二分法,辩证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例外,所以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要坚持二分法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比如评价毛主席,既要看到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突出贡献,也要正视他在“文革”中的错误,贡献大于,贡献是主要的;再比如拿破仑。在国家利益上,他反对外来干涉,捍卫历史进步的法国。但他在国外进行侵略扩张,客观上有利于铲除欧洲封建势力,解放沦陷区人民,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第二,结合历史情况,具体分析
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阶级归属、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特征等联系在一起。所以杰出人物要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具体分析。
比如岳飞,在南宋面临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属于地主阶级反抗,他的抗金主张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和进步性,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但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岳飞从小深受“忠君”思想的影响(母亲在背上刻了“忠君”四个字),造成了时代和个人性格的悲剧。我们应该具体分析岳飞的思想和能力,而不是背离或超越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我们要用现代的思想去责备那些留下“遗憾”的英雄,更重要的是要批判地继承和吸取教训。
第三,坚持唯物主义,客观分析
杰出人物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但我们不能陷入历史决定论,忽视历史人物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重视确凿的证据,坚持唯物史观。
曹操这样一个人物的出现是当时历史的必然和客观要求,但他在历史上的个人作用和历史作用主要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同时,初中史书对曹操的个人资料介绍不多。从哪里可以得到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史实?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是曹操还是乐安?如果历史事实不准确,评价就可能是客观的、不公正的、证据不完整的,就可能有失偏颇。
总之,对优秀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进行历史性、阶级性、辩证性的分析。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
秦王嬴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缔造者。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嬴政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他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549年间,混战不休,人们为躲避战乱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农业发展大受破坏,大量田地荒芜。而且匈奴等游牧民族乘势入关,南下骚扰周边地区民众,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灾难。因此,广大人民都希望尽快完成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原,正是得民心,结束了僵持了几百年的封建。人们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一个相对完善的封建国家开始诞生。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差异影响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齐燕等国发行刀币,赵、魏、汉等国使用铲形布币,秦、董周围流通圆形方孔币,楚国使用贝币。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工具,与国家税收有关。但由于各国单位制不同,七国之间的度量衡也各不相同。为了解决货币壁垒和单位不同带来的诸多问题,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发行圆方孔钱,并以秦国商鞅的度量衡为基础,将计量单位改为十进制,定期对度量衡进行检查。
春秋战国以来,由于诸侯割据,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差异。不同形式的文字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了不便和误解,给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和思想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以秦国小篆为国标字体,废除六国旧体。《小篆》既吸收和继承了六国语言的合理因素,又具有笔画简练的特点。更容易普及。此外,还有一种流行的民间文字——隶书,比小篆简单。这就是现代汉字的前身。
为了消灭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抵御外敌进攻,并派兵到蒙恬讨伐。秦始皇在消除了匈奴的威胁后,立即反戈一击,决心投降并大力发展越地,将近50万人迁到越地,与越人共同生活,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犯错是人之常情。秦始皇虽然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君主,但也是世人公认的暴君。他生前自得其乐,不遗余力。他每年都要用几万名囚犯(其实大部分都是无辜的受害者)在烈日酷寒下劳动多年。总共* * *在关中建了400多个分馆。关外、咸阳200里范围内,分别修建了400多座分馆、270座宫殿。其中最著名的是规模宏大的阿房宫。据说阿房宫的方圆有300英里。
秦始皇想在死后享受无与伦比的帝王生活。他一继位,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这座陵墓修了几十年,直到他去世。陵墓里除了藏着大量的珍宝,陵墓本身就像一个微型宇宙。墓顶上纹有天文图像,镶嵌着大珍珠,象征着太阳、月亮和星星。并且用各种昂贵的材料,仿制出了一系列的山水等景观。为了防止墓穴被盗,墓穴四周都是机关。一旦触碰,就会被暗箭射死。
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几次被徐福、卢生等人欺骗,为了长生不老,挥霍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此外,为了加强对民众思想的控制,实行蒙昧政策,秦始皇接受了宰相李斯“焚书坑儒”的建议。他颁布了焚书令:除了政府,只有与医药、占卜、种植有关的书籍由民间收藏,其余全部上交销毁。任何隐瞒或者明知不报的人都会受到惩罚。除了秦朝的历史,其他六国的史书都很难。除了儒家,其他理论都被烧了。他还秘密审讯了400多名曾暗中中伤他的儒生,最后全部被活埋。“焚书坑儒”是中国古典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浩劫,给我们的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为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的封建主义,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统一。也彰显了自身的实力和形象,为后人在民族团结、抵抗外敌入侵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封建国家的君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缺陷和遗憾。比如阿房宫的大规模修建和“焚书坑儒”,其破坏性和负面影响已经被历史学家评价,不必细说。后人应该借鉴,这也是我们评论秦始皇功过的意义所在。
快乐宝贝2008-06-07 14:46报道
秦始皇的功绩还需要说什么吗?
当然,犯错是人之常情。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终于明白,应该把傅肃交出来实行仁政,让百姓喘口气。可惜不是假命,太监赵高搞砸了。即使是今天,被很多人诟病的秦暴政,也真的是因为始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想完全靠自己做事,而忽略了事物是发展的,路要一步一步走的道理!否则,我们今天怎么能享受都江堰和郑国渠的便利呢?
秦王嬴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缔造者。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嬴政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他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549年间,混战不休,人们为躲避战乱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农业发展大受破坏,大量田地荒芜。而且匈奴等游牧民族乘势入关,南下骚扰周边地区民众,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灾难。因此,广大人民都希望尽快完成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原,正是得民心,结束了僵持了几百年的封建。人们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一个相对完善的封建国家开始诞生。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差异影响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齐燕等国发行刀币,赵、魏、汉等国使用铲形布币,秦、董周围流通圆形方孔币,楚国使用贝币。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工具,与国家税收有关。但由于各国单位制不同,七国之间的度量衡也各不相同。为了解决货币壁垒和单位不同带来的诸多问题,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发行圆方孔钱,并以秦国商鞅的度量衡为基础,将计量单位改为十进制,定期对度量衡进行检查。
春秋战国以来,由于诸侯割据,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差异。不同形式的文字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了不便和误解,给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和思想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以秦国小篆为国标字体,废除六国旧体。《小篆》既吸收和继承了六国语言的合理因素,又具有笔画简练的特点。更容易普及。此外,还有一种流行的民间文字——隶书,比小篆简单。这就是现代汉字的前身。
为了消灭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抵御外敌进攻,并派兵到蒙恬讨伐。秦始皇在消除了匈奴的威胁后,立即反戈一击,决心投降并大力发展越地,将近50万人迁到越地,与越人共同生活,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犯错是人之常情。秦始皇虽然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君主,但也是世人公认的暴君。他生前自得其乐,不遗余力。他每年都要用几万名囚犯(其实大部分都是无辜的受害者)在烈日酷寒下劳动多年。总共* * *在关中建了400多个分馆。在关外和咸阳200英里范围内,建有400多座单独的宫殿和270座宫殿。其中最著名的是规模宏大的阿房宫。据说阿房宫的方圆有300英里。
秦始皇想在死后享受无与伦比的帝王生活。他一继位,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这座陵墓修了几十年,直到他去世。陵墓里除了藏着大量的珍宝,陵墓本身就像一个微型宇宙。墓顶上纹有天文图像,镶嵌着大珍珠,象征着太阳、月亮和星星。并且用各种昂贵的材料,仿制出了一系列的山水等景观。为了防止墓穴被盗,墓穴四周都是机关。一旦触碰,就会被暗箭射死。
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几次被徐福、卢生等人欺骗,为了长生不老,挥霍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此外,为了加强对民众思想的控制,实行蒙昧政策,秦始皇接受了宰相李斯“焚书坑儒”的建议。他颁布了焚书令:除了政府,只有与医药、占卜、种植有关的书籍由民间收藏,其余全部上交销毁。任何隐瞒或者明知不报的人都会受到惩罚。除了秦朝的历史,其他六国的史书都很难。除了儒家,其他理论都被烧了。他还秘密审讯了400多名曾暗中中伤他的儒生,最后全部被活埋。“焚书坑儒”是中国古典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浩劫,给我们的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为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的封建主义,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统一。也彰显了自身的实力和形象,为后人在民族团结、抵抗外敌入侵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封建国家的君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缺陷和遗憾。比如阿房宫的大规模修建和“焚书坑儒”,其破坏性和负面影响已经被历史学家评价,不必细说。后人应该借鉴,这也是我们评论秦始皇功过的意义所在。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摘要: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许多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类历史的推动者。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价标准方法原则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对于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知识有限的初中生来说,要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并不容易。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的同学以偏概全,或者只看到人物的优点,或者只看到人物的缺点;有些是基于个人喜好和情绪。
但是,如果真的要他们详细说说对人物的理解和评价,很多同学说不出来。对人物的理解要么肤浅,要么一棍子打死。总之,这种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所以要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如何引导初中生对一个历史人物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想谈一些看法。
第一,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这个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或者可以换一种说法: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这个标准是抽象的,可以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比如学习商鞅变法,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在位,保守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死于车裂。根据历史事实,他的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老师在学生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认识到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政治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商鞅虽然死了,但是变法成功了。商鞅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可以说商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地主改革家。
第二,教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首先,要坚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也就是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以史实或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意见,既不能主观臆断,也不能空穴来风,更不能将史料和事实堆砌起来。
比如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课本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
功绩: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之间的长期混战,符合民心所向。他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团结,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卓有成效的皇帝。
但是秦始皇是一个残暴的皇帝。他大量修建宫殿和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他征收重税,强迫人民承担繁重的徭役;他还制定了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扼杀思想,破坏文化。
第二,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黄金不缺,人无完人。应该一分为二,详细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我们以对曹操的评价为例来说明:第一,要注意区分文学作品中的曹操形象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在文学作品中,由于“忠奸”和“正统”的影响,曹操被丑化,被评为乱世汉奸。它被定位为话剧舞台上的“白脸”。问题在于,文学作品脱离了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更多地以个人感受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违背了评价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第二,要区分曹操历史上的“为政”和“为文”。政治上,曹操依仗强国之力和皇帝发号施令,注重发展生产,能力出众,掌握军事谋略,运筹帷幄。在文学上,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气象,其作品流传千古,如《短歌》、《看海》、《好》等。,影响深远。三是从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性来区分“正统”思想。东汉的覆灭不是曹操的错,也不是曹操能救的,罪不在他手里。但是曹操的吞并战争当然给人民带来了苦难,这也太过分了。“正统”思想不能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只有认识到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才能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第四,关注曹操统一天下的努力,尤其是赤壁之战。这是一个不成熟的举动。要求统一是历史进步,但违背历史客观性,我行我素,这是主观努力,也是客观条件。
再比如对隋朝皇帝杨迪的评价。不能因为他滥用人民权力,苛捐杂税,实行暴政,就否定他的一生。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至今仍发挥着作用;还有就是科举制度的实施,创造了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杨迪皇帝的这些开创性著作不容忽视,但学生们往往夸大了他们暴虐的一面,而忽略了他们进步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使他们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第三,教会学生把握一个原则,即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
这个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历史人物的行为不会超越其所处的历史时代,所以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不要苛责古人,避免用现代人的思想和观念来评价古人。
比如评价岳飞,我们称他为“抗金英雄”,而不是“民族英雄”,因为建立“黄金”政权的女真族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否定岳飞。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认识到岳飞抗金也是他当时爱国的表现,热爱南宋这个“国”。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岳飞,正确客观地评价岳飞。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教师要注意引导渗透,让学生最终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