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寿山石文化是什么?
据史料记载,寿山石雕应该始于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到了唐代,中国的佛教在南方兴盛起来,寿山一带寺庙很多。僧人广泛采集寿山石,雕刻成礼品赠送游客,寿山石雕刻开始流向四面八方,名扬天下。
到了宋代,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福州也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寿山石雕发展迅速,除了作为各种欣赏对象外,还作为大量的祭祀用品。
元明时期,随着“华”篆刻的流行,寿山石印章应运而生,并受到篆刻家的赞赏。这一时期,寿山石印钮头的装饰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印钮艺术。到了明代,寿山石雕的生意逐渐发展起来。
清初,寿山石雕兴盛。雕塑家因其材质不同,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镶嵌器皿,尤其是印章纽扣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深受帝王将相的喜爱。举世闻名的寿山石“天黄三张廉”是乾隆的贴身之宝,这件稀世之宝是溥仪交给国家的。这套印章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997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寿山石邮票,第一张就是它的美丽形象。
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寿山石雕在圆雕饰品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交通堵塞,海运不通,寿山石雕的国内外销售受到很大影响。
20世纪下半叶是福州寿山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新中国成立后,各行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寿山石业的复兴和繁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寿山石热”,至今已持续十余年,仍在持续。90年代初,寿山石雕一直锐意创新,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在1999年的全国选石中,寿山石一举夺冠,名扬天下,身价倍增。她独特的多彩姿态、文化魅力、收藏趣味和高品位,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和馈赠、收藏、欣赏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