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春秋》虽然不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却是一部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因此对先秦历史特别是儒家思想和孔子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史料角度利用《春秋》,不仅符合《春秋》的性质,而且比把它当作“废报”的历史著作更有价值。先秦诸子的著作都属于历史著作,但都是现代人研究古代史的必备史料。《春秋》的史实和义理因为“三传”而清晰,这是它的特色和优点。
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现代学者长期以来对《春秋》的重要史料价值出奇地漠不关心。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人们几年来一直局限于一本《论语》。有学者做过这样的调查:“建国以来,报刊上讨论孔子及其思想的文章不下800篇。抛开十年动乱时所谓“批儒批法”的糟粕,能作为史料保留下来的大约有四五百篇。中间的意见,不论准确与否,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如果引用的材料大多没有超出《论语》的范围,也未必会被斥为无稽之谈。”针对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解说员意识到:“如果要说孔子和他的学问,论语是唯一可靠的材料,所有的书都不足以证明,这就成问题了。”超越《论语》研究孔子及其思想,首先要用《春秋》。这恐怕就是解说员在上面这段话的标题中应该表达的意思。
此外,《春秋》是一部政治著作,其政治思想通过今文学者的阐释得以体现。然而,由于对《春秋》性质的误解,现代学者从未对现代文本的学术价值给予应有的重视。公羊学和汴梁学甚至一度成为现代学术史上被忽视的领域。今天的学者不读《公羊学传》而研究先秦史,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但研究现代经学,却被视为惊世之举。当代学者江青曾这样批评:“到了晚清,奇葩再现,康翠都独树一帜,满园芬芳。你认为房间里有火吗?多学习,兴风作浪。故辩为死,不可能为圣;依仗治国,混淆经典与历史。从此,我学会了扫地,没有人教我,更糟糕的是,我踩在上面,为了失去我的义。这里虽有一两个圣贤,如北流成龙,欲力挽狂澜,崇信真理,却孤悬旷野,学无所知。至今已60年,公羊已成了一所学校。”无论江复兴儒学的主张是否恰当,作为古代政治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经典无疑应该纳入研究者的视野。
引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