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和北方的房子有什么区别?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社会经济环境各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逐渐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民居建筑。这座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民居
四合院是北京乃至华北的传统民居。其基本特征是房屋和院落沿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主屋位于中轴线上,侧翼和左右两翼在侧面。主屋是老年人的起居室,侧屋是年轻一代居住的地方。这种庄严的布局,也体现了中国北方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防风避沙,四周用砖墙围起来。整个院子四周都是房屋和围墙,坚硬的山形屋顶,厚厚的围墙。
内蒙古民居
蒙古包是内蒙古典型的帐幕房,毡包是最常见的。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住在便于拆装迁移的毡包里。蒙古族牧民传统上以水草为生,一年迁徙四次,称为“春瓦、夏岗、秋苹、东阳”。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宁夏民居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大海,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季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所以房屋一般不开北窗。为了保暖防寒,他们采用厢房庭院的形式,房屋紧凑,屋顶一坡两坡。
陕北民居
窑洞是陕北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常见的住宅形式。可分为倚崖窑、防地窑、圬工窑等。倚崖窑是在黄土的垂直面上挖的小窑,不断有孔相连或上下几层。坑窑是在土层中挖一个深坑,使人工崖面在上面挖洞穴;圬工窑是地面用砖、石或土坯建造的一层或两层拱券房。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黄土质地均匀,胶结性好,挺拔,土质疏松,易于挖掘。因此,当地人创造性地因地制宜挖坑,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由于坑式窑洞难以防御洪水,而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有了
山西和山东民居
山西太行山区和山东胶东丘陵区的住宅形式类似,单门院落,门楼,两边屋顶。由于高海拔石头的盛行,按照传统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的原则,有很多砖石结构的房屋。山西民居也用砖雕装饰。两地纬度相近,但降水有差异,所以屋顶坡度略有不同。前者由于地势较高,东南部太行山阻挡海洋气流,降水少(<后者山谷宽阔,低山临海,降水较多(> 700mm/年),屋顶坡度较陡,便于排水。中国南方的民居与地理环境
江苏民居
苏州是江苏民居的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道路都位于水边,民居自然融入水、路、桥之中,建筑众多,砖瓦结构。精致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精致、细腻、温馨的水乡民居文化。
上海民居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其经济发达,房屋质量好,多为砖砌建筑,风格新颖典雅。其建筑风格充分显示了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海派”文化的影子。
福建民居
闽西南客家土楼是一种特殊的农村民居。土楼呈方圆形,形似宠物碉堡。它的外墙用土、石灰、沙子、糯米压实,厚度为1米,可达5层。从外到内,屋顶一层一层往下掉,中间是主楼。房间总数可达300多间,一楼住着十几户甚至几十户。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80%以上的国土为山地丘陵所覆盖,历史上土匪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人迁居至此后,为防盗匪而建土楼,一家数百人在此居住,故似堡垒土楼,防御功能突出。另外,福建。
云南民居
甘兰竹楼是滇南傣族、佤族、苗族、景颇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用于通风隔湿,多用作碾米房、储物间、杂屋。楼上前面有宽阔的走廊和露台,后面是大厅和卧室;屋顶依山而卧,坡陡檐远,可遮阳挡雨。
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居反映了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差异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以适应环境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