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一只猴子被封了五个爵位?这不是虚构的,它最后的壮举得到了赞扬。

说起猴子,全国人民最熟悉的莫过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在天宫大闹,逼着玉帝让他做“孙悟空”,然后被关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在观音的感动下,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冠上“斗佛”的名号,与唐僧并肩而坐。然而,孙悟空是一个文学虚构,但真正记录的猴子在历史上是一个官员是“孙牺牲”的唐昭宗。唐昭宗(867-904),名叫叶莉,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当唐朝到达唐昭宗时,它已经奄奄一息,但仍然勉强支撑着。唐昭宗实际上是一个聪明的皇帝。他也为有朝一日恢复唐朝的辉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惜唐朝的大势已去,唐昭宗也无能为力了。后来还得看着藩镇军阀朱温,当了傀儡皇帝。有一次,唐昭宗被赶出了王宫,他紧张得像一条迷路的狗。在逃亡的路上,唐昭宗失去了宫廷里的各种娱乐,只有一个耍猴人和他的猴子跟着他。猴子很聪明,能跟着大臣上朝,退朝。唐昭宗大概从猴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它很欣赏。猴子被耍了,但唐昭宗自己不也是被耍了吗?因为唐昭宗非常喜欢这只猴子,就给他穿上一件深红色的长袍,让他和所有的官员一起去宫廷,并把它命名为“孙牺牲”。“祭祀”是为皇帝服务的官职。猴子又叫猞猁,与孙谐音。所以这个孙祭祀和孙悟空同姓。在唐代,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穿红色官服。那就说明孙生勇至少是五级以上的官员。这时,有人对黄永玉的《祭日图》义愤填膺:多少有才之人,终其一生也当不了一个芝麻绿豆官。一只猴子讨好皇帝就能当上五品官。一个叫罗隐的才子写了一首诗讽刺这件事:“试用期在十二三年,却违背了所有湖泊的意愿。怎样才能学会崇拜自己的孙子?你笑,国王也会脸红。”意思是他十几岁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十几次都考砸了。他什么时候能成为像孙胜那样的高官,只要他能让皇帝发笑,他就能穿上红袍。这首诗很快就传到了唐昭宗。他也没有生气,只是笑着说:“我觉得孙生勇一定是忠臣,你却不一定。”唐昭宗身处乱世,早已见惯了人情世故,知道他们的朝臣更趋势利,相信他们会比相信一只猴子更忠诚。他随口说了这句话,很不幸。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夜,朱温派手下蒋玄晖、石太率百余人半夜入宫,说有急事要玩,要求面见赵总。昭宗正在睡觉,听到宫里有人找他,就知道出事了。他还没穿衣服就起来了,躲在柱子后面。但是石台很快找到了他,并杀了他。昭宗死时才37岁。朱温杀了赵总和他的儿子梨竹,消灭了唐朝,称帝并建立了后梁。朱温看昭宗的孙子很聪明,就把它留了下来,让它仍然穿着朝服上朝。但孙献上祭品却不领情。看到原来王座的主人变了,它立刻从座位上跳起来,扑向朱温,要撕扯朱温的龙袍。朱温大惊,下令将其斩首。当时昭宗被杀后,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很多都投降了新朝,没有一个起来反抗的。只有这个猴孙子是专门用来反击,效忠先帝的。孙祭祀虽然是猴子,但也懂得忠于主人,比一般人更有气节。有些人把对孙的崇拜比作对孙悟空的崇拜。其实孙悟空只是一个虚构的文学形象,他的官职比不上孙的供奉。孙悟空只是一个为玉皇大帝养马的“毕马文”。他甚至没有成绩。后来所谓的“孙悟空”只是自封的,并不是真正的官职。孙的祭实有史书记载。他的忠义事迹也被后人传颂。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林景熙曾写过一首诗《孙祭》来赞美它:飞逸得天之福,太阳盼唐朝。朱三儿想干什么?他想跪下。沈子东,清代吴江人,也写过一首《祭日》:枪以威阙,神韵乱。天下无敌,孙俊多愁善感。以前穿深红色,现在愿意穿银色。人在庙里是兽,床前弱敌强。我怕贼,先谢皇上。还有人继代,居然去苍鹭。诗中写了孙“畏贼破头谢先帝”的祭祀壮举,并以卖主为荣的苏洵作为对比。唐昭宗的公务员苏洵很会拍马屁。他帮助朱温逼唐皇打坐,被任命为书礼副使。还说朱文是个有德之人,真是* * *。与孙的祭品相比,他真是“禽兽不如”。人类善于用仁义道德来装点自己,但在生死和利益面前,又有多少人为了荣耀出卖自己的主子,做着卑鄙的事情。动物没有那么多考虑。他们对人好,坏就是坏。他们不假装是一回事,而是在幕后。在这一点上,人类真的是“禽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