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食用糖的历史
?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和食品。先简单说一下东西方吃糖的历史有多长。
世界上最早种植甘蔗的地方是古印度和中东。有很多种植园可以让人一日三餐都吃甜品。各种现代花式甜点,如甜水果、果酱和果冻,都起源于中东。
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把蜂蜜和水果当甜点吃。当他们偶然发现发芽的谷物可以煮成糖浆时,就有了一种由大米、小米和大麦芽制成的糖浆。
公元前4世纪,屈原在《楚辞招魂》中提到“浙浆”,就是甘蔗汁。
?《三国志》中提到的“蔗罐”,就是一种浓稠的甘蔗汁。
季羡林说:“中国古代没有‘糖’这个字,只有一个字‘糯米’,指的是麦芽糖之类的东西。.....大概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糖’这个词。”
唐朝以前,西域商人将“西式石蜜”带到中国,便于携带,口感好。因为捣碎后看起来像沙子,所以又叫“沙糖”。古代的“沙糖”和现代的糖有很大的区别。
公元647年,也就是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技术。公元661年,也就是唐高宗隆硕元年,来自印度的专家用竹甑法制作了精美的沙糖,梵文名“sarkarā”,中文译名为“沙琪灵”。
在《糖霜谱》中记载,在农历新年期间,一位名叫邹的僧人教四川的工匠制作具有霜外观的白色和甜味的糖,也称为糖冰和冰糖。
随着甘蔗制糖技术的普及和提高,红糖经过熬煮,成为一种很好的滋补品。
元代,来自阿拉伯的制糖人向福州制糖人传授了“树灰炼糖法”,以制取更多的精制白糖。
明清时期,中国的制糖技术,上了一层楼,发明了“黄泥水浸出脱色法”,生产出洁白细致的精品白糖,并在白糖的基础上提炼出冰糖,远销亚非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孟加拉语和几种印度语言中的白糖被称为cini sakara,即“中国糖”。
随着制糖技术的提高,各种糖果,如香糖、狮子糖、花糖、口香糖糖、芝麻糖、锤子糖、杨梅糖、花生糖、松子糖、酥糖、关东糖和玫瑰糖,使中国人的小吃更加丰富。
调味糖有白糖、红糖、单晶冰糖、多晶冰糖、冰片糖。
到了近代,中国引进了西式的糖果制作方法,糖果的种类更加多样。畅销61年的“大白兔奶糖”,前身是英国制造的一种奶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大白兔奶糖不仅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小吃,更是珍贵的营养品。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一杯牛奶可以用七只大白兔做成。
明末清初,日本人直川来到福建学习制作红糖,并寄回日本。1662年,日本政府派遣使节到中国收集制糖方法和材料,并在福州学习制作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日本从中国进口糖,直到明治时期。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了蔗糖的重要产地台湾省,制糖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并进入国际市场。
?二
先说西方食用糖的历史。蔗糖进入欧洲的时间不超过1000年。
古罗马是当时欧洲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没有糖的概念。他们吃的甜点是蜂蜜和水果,面包和零食中的甜味也来自蜂蜜和果汁。
欧洲的十字军到达了中东,在那里他们第一次看到了蔗糖。他们把这种闻所未闻的调料称为白盐(盐是白色的...),带回欧洲,开始在地中海种植甘蔗。
在中世纪的几百年里,甘蔗并没有在欧洲广泛种植,所以当时的欧洲并没有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甜点,甚至没有皇家贵族,小吃也就是肉饼。
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糖果在意大利流行起来。甚至肉菜都加了糖,用大量的糖做菜是富人的标志。
他们用糖做雕塑,研究了数千种甜点。蛋糕和饼干很常见。在法国王子的宴会上,餐巾纸、叉子、桌布都可以是糖做的,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土豪。
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嫁给了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作为一名意大利厨师,她将制作甜点的方法带到了法国,但直到19世纪,法国菜才在欧洲流行起来。
也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甜点在欧洲饮食中开始流行。以前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享用的各种甜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进入平民阶层。
?这里我想提一下巧克力。自从哥伦布把它从美洲带到欧洲以来,它已经成为一种饮料有300多年了。1847年,英国人约瑟夫·弗莱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固体巧克力,巧克力终于从饮料变成了糖果。
?西点的烘焙离不开糖,白糖(粗糖、普通糖、细糖、超细糖、幼糖)、绵糖、糖粉、糖霜、红糖、麦芽糖、蜂蜜、木糖醇。
?西式糖果主要有蜜饯花瓣、蜜饯橘皮、蜜饯鲜果等。以水果为原料,可以制成很多种糖果,如苹果、草莓、菠萝硬糖、柑橘棒棒糖、覆盆子软糖,水果和巧克力也可以混合在一起制成糖果,如樱桃松露巧克力。其他糖果还有咖啡糖、奶糖、牛轧糖、杏仁糖、焦糖,各种好吃的原料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