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水信息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南面是泰山,北面是黄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此外,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有趵突泉,天下第一泉。同时,全市还有700多处天然泉水,形成了济南独特的“逢春逢柳”的泉水景观。

济南的泉水如此之多,在中国城市中是罕见的。清代沈在《闲情园记》中说:“老人九十,新人五十有五”,共有145个名额。道光年间编纂的《济南志》说:“泉有一百五十一口”。乾隆年间文人120人,《听泉斋记》中的说法更符合实际:“天下名泉72处,名泉59处,其余不详。”据山东省第一水文地质队1964调查,仅市区就有108个天然泉池。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在1980的调查材料列举了119泉池。1983、1998年6、7月间,市园林局和市名泉保护管理处根据上述记录进行了调查,在市区内共查出名泉139处。截止6月1998,基本完好的泉池有103个,其中41为列入金泉名泉碑的72个泉。这些泉池集中在东起青龙桥,西至篮子街,南至正觉寺街,北至大明湖,面积仅2.6平方公里。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及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与泺源街中间,南临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靠大明湖,面积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以泉水为主要特色的特色园林。

趵突泉又名门槛泉,是长水之源,已有2700年历史。趵突泉,三洞并发,声如隐雷。“春意盎然,水如车轮汹涌。”泉水常年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严冬,水汽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亭台楼阁,画工雕琢,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如、苏轼、张、、蒲松龄等。,都有优秀的作品和优美的散文。

原因:

现代地质学家认为,济南泉水来自城市南部山区。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沿岩层倾斜方向向北流动,直至城区被侵入岩体阻隔,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济南南部山区为泰山残脉,自南向北有中山、低山、丘陵,市区成为山前倾斜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的结合带,高差500多米。这种地势南高北低,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到市区。南部山区在地质上属于泰山隆起的北翼,是一个平缓的单斜构造。北侧断层的切割形成了许多小断块,其中千佛山断块是城市泉群的构造基础。前震旦纪变质岩是山区的基底,其上有1000多米厚的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岩层倾角3 ~ 15度,埋于市区第四系沉积物之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这些可溶石灰岩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发育了岩溶地貌,形成了大量的岩溶沟渠、溶洞、地下河等。,共同形成一个可以储存和运输地下水的地下静脉网。城区北部为燕山期辉长闪长岩体,质地细腻,岩石坚硬,防水性能好。千佛山断块西部有一条千佛山断层穿过魏一路;东有羊头峪断层穿过解放桥、老东门,在东、西、北形成阻水岩体,形成三面封闭的排水单元。南部山区石灰岩出露,裂隙岩溶发育,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形成丰富的裂隙岩溶水。这些裂隙岩溶水,被太古代变质岩阻隔,沿岩层倾斜方向水平向北移动,形成地下暗流。当城区被侵入岩阻挡,被断层堵塞时,地下潜流大量聚集,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促进了岩溶发育和水位抬升。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作用下,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在石灰岩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和软弱的第四纪沉积物中攫取地面,涌出地表。

参考资料:

/user _网页/网页/commuser/web1_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