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山川典故
什么是“百山万水”?一种观点是指苍山和洱海之间的大理地区。因为洱海北端的上官离南端的下关约100华里,所以大理被称为“百山万水”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但由于数据不准确,这种解释可能并不恰当。另一种解释是引用“百川”作为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源于战国时期“102秦关”的名称。“百二秦关”或“百二雄关”,一般指古代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秦国领土。汉代政论家贾谊在《论秦》中使用了“秦孝公证”。(yáo)信(hán)之固”来说明秦国是由鲁山(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和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的自然灾害所建立的。此后,“102雄关”或“102秦关”常被后人引用,作为形容一个地区地势险要的典故。元代作曲家马致远在《登月曲·谭石》中写下了“咸阳百川,功名二字,几经战斗”的诗句,意为汉王刘邦与楚项羽为争夺有天险依托的“百川”(秦国境内),发生了许多劳民伤财的战争灾难。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以“破釜沉舟,十二秦关终归楚”为题勉励自己,阐释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从以上典故的来源和用法,就不难理解,明朝一位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学者杨胜安为大理撰写《百山河图》,意图从“百年秦关”的历史典故来描述大理地理位置的艰险。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王罗凤,筑南北两关,北有上官,称为龙首关或龙口关。南方的下关叫龙尾关或和尾关。因为苍山南北走向,蜿蜒数十里,宛如游龙,所以苍山南北两端的上下隘口称为龙关。上官位于苍山云农峰脚下,是苍山和洱海连接处最窄的地方。“金山取海”,地势十分险要,故称“北关平藩”。下关位于苍山日暮峰脚下,Xi洱河畔。
下关西靠苍山,东南分别是洱海和Xi河。它是南诏都城杨卯的拱顶城,有“南天屏障”的美誉。上官关和下关是历代入关大理的必经之难,也是兵家必争之关。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打大理时,原打算从上官进入大理。后因上官久攻不下,由苍山改回苍山攻占大理古城,可见上官之危。
总之,根据秦汉“百十二雄关”或“百二秦关”的说法,杨慎用“百二山河”来比喻苍洱地区的战略地位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