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所谓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基础上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谓政治,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的利益,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政治是一种带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思想、理论、信仰、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植根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该阶级或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学、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又称实体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构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机构。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包括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法律、文学、道德、宗教、哲学等思想体系。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中,政治占主导地位;在阶级社会,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来源。上层建筑是为了满足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由它决定的上层建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改变,即旧的经济基础被新的经济基础所取代时,旧的上层建筑必然会被新的上层建筑所取代。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并不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相反,上层建筑一旦建立,就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应集中表现在:一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2)文化是由经济和政治决定和反映的。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归根结底,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受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没有经济的基础,物质文明就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也会因为失去基础而成为空谈。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正如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物质文明的衍生物和附属品一样,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文化看作经济和政治的衍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自己的传承和独立。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会变好的观点。物质条件覆盖一点,精神文化就做不好。不符合历史发展事实是不正确的。
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给他们很大的影响。
有位哲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架,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翻开历史的画卷,文化分为现在的和地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颓废的。不同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有不同的影响,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作用。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2)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推动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