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的文化习俗
香囊是古代人们在端午节必须佩戴的装饰品。它也被称为香球,裴頠,香包等。或用五色丝线包裹,或用破布缝制,内含雄黄、艾叶、熏草等香料。穿在衣服上不仅美观,还具有预防疾病、强身健体、提神醒脑的功效。在屈原的《离骚》中有一句诗“李湖江与毕,秋兰以为裴”,与毕、秋兰都是草药。线,意为链接,指香囊。这说明香囊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用来祈求好运和避邪,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在甘肃庆阳,香包被称为“紧”或“戏”,其风格粗犷夸张,表现出典型的民间刺绣艺术风格。据说这里的香囊最早是黄帝时代的齐伯所创,代代相传了几千年,明清时期达到顶峰。2001年,文物专家在庆阳移动宋代双石塔时,发现了一个有畸形梅花、莲花、捆绑树枝的香囊。据考证,这个香囊至少有800年的历史,但依然色泽鲜艳,设计新颖,被誉为“千岁香囊”,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香囊。
辟邪祈福是香包文化的永恒主题。隐喻象征和表达抱负是香包鲜明的艺术特征。庆阳香包的图案和形状非常精美,寓意丰富:老虎和狮子象征勇敢,消除邪恶,维护和平;双鱼座、蝴蝶和龙象征着两性之间的爱情、交往和生育;荷花、莲花、牡丹、梅花等象征女性的坚定和甜美;比喻有喜鹊和采花蜂的男人;借葫芦石榴多籽,望多子多福;借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意为早(枣)生贵(桂)子;长寿老人的“童心”,是猫和蝴蝶打牡丹的组合图案,寓意老年生活充满乐趣;儿童用的“福寿娃娃”主要是一个天真的娃娃,周围是蝙蝠和桃子,希望孩子们健康平安。
在庆阳农村,花木、虫鱼、鸟兽、日月、亭台楼阁、几何图案、人物等都可以成为香包刺绣的题材。别出心裁的民间艺人,用一根针、一根线、一把剪刀,将龙、凤、金鱼、虎、狮、蛇、蟾蜍、壁虎、蜈蚣、蝎子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在香包的世界里尽情享受,以此将美好的诉求寄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