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里湖战役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马祖里湖战役的结果。
活动背景
1965438+2004年8月初,在英法陆军总部的一再要求下,俄军在没有完成动员和集结的情况下就开始进攻,目的是粉碎德军主力对法国的进攻。战役的直接目的是歼灭德军第8军(14.5步兵师,1骑兵师,近1000门火炮;指挥官是普里特维斯将军(8月23日起为兴登堡将军)并攻占东普鲁士,为随后进攻西里西亚创造了条件,从而缓解了德军在西线的压力。
根据陆军总部的企图,伦宁坎普将军的俄军1军(6.5个步兵师、5.5个骑兵师和492个炮兵部队)应从北面对马祖里湖地区实施迂回突击,以吸收德军主力。萨姆索诺夫将军的第2军(1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720门炮)应从西面对这一地区进行迂回突击,切断其向维斯瓦河的退路,予以歼灭。面对面,德军试图依靠坚固的工事,利用铁路运输系统实施机动防御,延缓俄军进攻。
活动流程
17年8月,1军的3支步兵部队进攻东普鲁士,拉开了进攻的序幕。19年8月9日,德军1在斯塔鲁普嫩战役中被击退。第二天,俄军1军在坎宾嫩-古达普一线遭到了德军第八军主力的反击,俄军右翼一度被击退,但德军17军的正面进攻被中路粉碎,德军被击溃,开始向西撤退。这为追击和彻底歼灭德军第八军创造了有利条件,但8月21-22日,1军坚守阵地,损失了战机。该军后期进攻相当缓慢,没有与第二军会师,而是向柯尼希斯堡方向推进,导致德军摆脱打击,第二军开始孤军作战。
德军总部利用俄军两个集团军群的间隙,从截获的俄军明码电报中得知了他们的行动计划,于是在8月21日下令部队停止撤退。8月24-26日,新任德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兴登堡和参谋长鲁登道夫利用发达的铁路网重新部署兵力,留下两个旅组成的掩护警卫队牵制1俄军,并部署第八集团军几乎全部兵力于8月26日进攻。其具体方案是:20军另外两个师牵制俄军中路的13、15、23军,而主力实施两翼攻击,1军对乌兹达乌实施主攻,在攻击摧毁俄军左翼的1军后,向俄中央第3军后方发展攻击;17军和1后备军对俄军右翼第六军进行了辅助突击,得手后对俄军三个中央军的后方展开了攻击。26-27日,德军17和1预备队在比肖夫堡以南与俄军第6军相遇并被击退。1军遭到俄军顽强抵抗,于是以1军指挥官的名义命令俄军撤退。20军诱敌深入,边打边退,退到坦能堡设防坚守。第二军失去了1军的支持和配合。经过两天激战,德军击退了俄军第二集团军的两翼,将三军围在中间。28-29日,俄军第13号、第15号和第23军第2师在坦能堡以东的科穆辛森林区遭到围歼,被俘9.5万人,伤亡3万人,丢枪500支。萨姆索诺夫自杀了。
此后,德军第八军迅速北上,在得到来自西线的近卫预备军、11军和第八骑兵师的增援后,企图与1预备军、165438、20军和17军,以65438。俄军大本营决定在1和2军之间的中间地带设立10军,以保护1军的左翼,并命令1军坚守马祖里湖以北地区,以牵制德军第8军,使其无法支援奥军。9月6日,德军发起进攻,遭到俄军抵抗,正面进攻受挫。9月9~10日,右翼1军顽强战斗,突破俄军左翼防线,迫使俄军第2军撤退,打通了通往磅嫩的道路。坎普夫担心自己的退路会被切断多年,于是命令部下撤退。同时以两个师的兵力从正面实施反突击,掩护主力撤退。德军包围俄军1军的企图失败了。
战斗结果
到15时,所有俄军都撤到了尼曼河东岸。德军担心俄军作弊,没有迅速追击。俄罗斯1军俘虏4.5万人,伤亡约65438+万人,损失150门炮。
在这场战争中,俄国西北军在东普鲁士的进攻战役以失败告终。俄国人损失了近25万士兵和大量武器装备。失败的原因是日林斯基的指挥无能和伦宁坎普的实际背叛。再加上敌情不明,泄密严重,两个集团军配合失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逐一击破,以损失25000人为代价,取得了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尽管如此,战役还是取得了重要的战略成果:迫使德军总部将两个军和1骑兵师从法国战场转移到东普鲁士。此外,梅斯地区的1部队也准备转移。这削弱了德军西线突击群的实力,也成为德军在1914年9月初的马恩河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之一。战争初期,俄军的积极行动粉碎了德军司令部逐个击破盟军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