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异常是地震的前兆吗?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北京等地天气异常炎热。从我国历次地震来看,地震前天气突然变热(无论春夏秋冬)是一个突出而普遍的现象。看看下面的例子:

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8级地震前,天气非常炎热。虽然现在是九月,但还是热得让人受不了。

1925 3月16,大理地震前,黄雾阻隔,长时间不下雨,晚上不冷,早上不露,形成典型的干热多云天气。

1933四川省叠溪地震也是这样记载的:“连续几天都是极其晴朗炎热的天气,尤其是地震前,地震发生在下午两点半。到了晚上,天气突变,风刮得很大,暴雨突然来了,十点钟地面又突然动了。”

3月8日河北邢台地震,1966,震区地面解冻早,回春早来。气象资料显示,地震前几天日平均气温从-13℃上升到12℃,上升幅度高达25℃。

1969年7月26日,广东省阳江发生地震。地震前几天,当地气候很特殊,天气特别闷热难受。

1970 65438+10月5日,云南通海地震。2月是一年中最低的月份,但地震前几天,天气变热;地震前一天晚上特别闷,很多人睡不着,风吹在脸上感觉很热。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地震,震前近几日最高气温高于往年同期。

1974 5月1,永善地震,地震前几天特别闷热,比六月还热。

中国的夏季经常受暖湿海洋气团控制。地震前的“热异常”促进了对流的加强,而对流往往伴随着暴雨。大雨过后,天气变得更热,并在地震前达到高潮。1976唐山大地震后,北京、天津等地下起了倾盆大雨,随后又有强烈余震。春秋两季,热力异常常造成连阴雨或长时间干旱,因地区而异。

研究发现,气压变化越大,地震发生越多,而气压下降时地震发生的比例在山区。

“冷热交替,地震来袭”“长晴长多云”“早晴晚多云”等谚语都在解释天气变化与地震的关系。当天气发生变化时,可能是地壳各部分的大气压力不均匀,导致地震即将发生地区的断层活动加剧;或者即将发生的地壳破裂会释放热量,使天气变热。历史上,地震往往发生在严重的旱涝灾害之后,这可能是由于地下水的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引发了地震。

地震和天气变化是有关系的,但关系有多大,有什么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